李孝仁接过血诏从画像后面的密道悄悄的离去,西夏皇帝望着李孝仁离去的背影顿时惆怅万千,也许他真的老了没有实力和精力治理好西夏,自从他登基以来的的20多年内西夏百姓生活困苦,国家积贫积弱,虽然领土面积得到了扩大但百姓生活更加困顿,尤其最近几年自热灾害频频,百姓都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是时候将国家交给一个有才能的人治理了。
太子生性善良,为人忠厚虽然不能为西夏开疆拓土但作为守土之君还是绰绰有余的,西夏皇帝在心里默默的下定决心,只要太子能够判定宁王的叛乱一定把皇位交到他手里,他要成为太上皇再退居二线也不管政事。
他沉默了片刻知道在这里耽搁下去一定会引起众人的怀疑,于是整理了一下衣冠平复了一下心情,若无其事的从太庙里走了出来。众文武大臣跪拜后便站了起来,陪伴着銮驾返回了京城。
兴庆府,诸葛明等人的秘密驻地,在数名燕云军的保护下,西夏太子李孝仁终于平安归来,他将今日见西夏皇帝的情形详细告诉了众人,诸葛明接过血诏,仔细的观察了一番,他赫然发现血诏上居然没有皇帝的印章,于是十分忧虑:“太子殿下你有血诏在手,但纪城军是否愿意接受命令前来京城评叛,毕竟作为外臣他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赌注吗?”
“父皇的字迹纪城军的主将是认识的,但必须由本宫亲自前往军营宣旨,否则纪城军未必会前来勤王,毕竟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李孝仁无奈道,他明白此次前往调集军队十分危险,作为太子他一直在京城呆着和纪城军主将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曾经在父皇的寿宴上,他和纪城军主将有过点头之交,那只是象征性打个招呼,西夏法律明文规定无论是谁只要和军队的主将有来往一律视为谋逆,除非特殊情况下,有皇帝的圣旨明文规定指派人到军队中作为参谋。
诸葛明仔细的观看了一遍遍血诏,他放佛从血诏的表面洞穿了一切,惊呼道:“太子殿下只要你这次平乱成功一定能登上皇位,乾坤独断,这样可以更好的造福西夏百姓”。
“诸葛先生何以见得?本宫只想为父皇排忧解难,拯救西夏百姓其他安敢有非分之想?”李孝仁谦恭道。
“你看皇帝的字迹虽然工整但十分无力,这是他有意退居二线,让出帝位的表现,他更希望你这次平叛成功”诸葛明分析道。
“本宫需要诸葛先生及宗将军的鼎力相助,若不是你们本宫到现在还被困在太子府”李孝仁对着诸葛明和宗武拱手道。
“我们是盟友,帮助太子殿下责无旁贷,但毕竟敌人强大我们只能智取不能死拼”诸葛明建议道。
接下来诸葛明部署这次前往调集纪城军的具体方案,第一令一对燕云军人数约6人留在京城密切的监视宁王人马的一举一动。
第二将剩余的燕云军分成11个的小队,同时从京城北门处出发,当出京城后每隔一个路口分出一支队伍和监视的人饶圈圈的,以此类推,让敌人摸不清我们的真正意图。
第三由宗武亲自保护着太子前往调集纪城军,不过太子要经过乔装打扮,化装成一位老翁,只要脱离敌人的监视后我会事先为你们在郊外准备骏,你们马立刻骑上快马向纪城方向赶去,其他燕云军绕路也向纪城方向前进,务必大队人马集中后进入纪城军。
第四是最关键的一步,太子殿下一定要拿出威势,但凡有人不服立即诛杀,整顿人马,调集部队火速驰援京城。
在一旁洗耳恭听的司马青云,听到如此滴水不漏的计策不由自主的在心里惊叹道:“诸葛明的才能远在我之上,无论将太子从府上救出,还是见皇上,以及如何逃出京城前往纪城调集军队他都能算计到,此人真是深不可测,未来一定是我西夏的敌人”。
司马青云眼神中流露出杀气,他淡淡的问道:“诸葛先生计谋果然十分高明,不知诸葛先生干什么?”
“我就留在京城等诸位的好消息,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平安无事的”诸葛明自信道。司马青云露出一丝奸笑“只要你留在京城,这里是我西夏的地盘,我看你能逃到哪里,以宗涛目前所处的环境即使我杀了,他也奈何不了我”。
诸葛明仿佛洞穿了司马青云的心思,他走向前去握住司马青云的手道:“司马先生在兴庆府你是主人我是客人,我的安就交给你了,我们燕云军虽然人少但是个个不怕死,只要我在这里过的不舒服想必太子调集军队平叛也会十分不顺的”。
司马青云听罢神色一听,尴尬的笑道:“诸葛先生你这是说哪里话,在下一定能保护先生周全的”。
诸葛明对宗涛微微使了个眼色然后继续道:“太子殿下事不宜迟,救兵如救火你们速去速回”,然后他对宗武道:“宗将军这次有劳你,太子一定能保护好他,决不能让他少一根毫毛,否则我拿你是问”。
宗武顿悟道:“诸葛先生尽管放心,你好太子好,大家都会好的”。
李孝仁听罢向诸葛明和宗武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京城北门燕云军每六人一对从北门出去,隐藏在暗处的奸细立即派人跟了上去,当他们发现每到一个路口,发现跟踪目标总是分出一部分走岔道,随着跟踪的进行,目标越来越分散,他们不知道到底跟踪哪个,于是便放弃了跟踪。
与此同时宗武和李孝仁化装成一对父子,悠然的从北门走了出去,他们的言行举止丝毫没引起一丝的怀疑,当他们到达郊外时,早已准备好的两匹骏马停在路口等待他们许久了。
太子和宗武将脸上和身上涂抹的东西扔在地上,换上了崭新的衣服骑着骏马,快速的向纪城奔去。其他燕云军在摆脱敌人的跟踪后从不同的方向向纪城奔去。
从早上出发经过一天的长途奔袭,在日落之前终于抵达了纪城,他们大摇大摆的进入纪城,直奔军营。
在军营外面一群士兵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呵斥他们道:“这里是军营所在地,如果擅自靠近立即诛杀”。
宗武立马反击道:“太子殿下驾到,让你们的主将亲自出来迎接,如果耽误了殿下的大事,你们即使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当士兵听到太子时不敢有丝毫懈怠,一个士兵前往主将军营通报,其余士兵在军营前拦着宗武和李孝仁等人。
当主将听到太子殿下前来时心里十分纳闷,他知道西夏的律法太子私自来军营的罪行,他不敢前去迎接但有不得不前去迎接。
纠结片刻后他走出了军营,当他看到李孝仁时立刻跪在地上高呼道:“末将不知太子殿下前来,有失远迎,请太子殿下赎罪”。
“王将军请起,你立即击鼓聚将,本宫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李孝仁一口气说道,虽然他骑着骏马经过一天的奔驰十分疲惫,但他明白此刻不是休息的时候,更不是表现出疲惫的时候。
王将军犹豫了片刻问道:“天色已晚不知殿下聚集众将有何要事?”
“太子命令你聚将,你立刻执行就是,那来的那么多废话,难道你们当兵的不知服从命令吗?”宗武威严的骂道。
王将军注意到宗武,他发现此人从没见过,一脸迷茫的望着李孝仁希望能得到他的解释。李孝仁斥责道:“王将军只管击鼓聚将,其他的事情由本宫一肩承担”。
王将军无奈的令人敲响了战鼓,很快分散在各个军营的将领、各级官员集中在了一起,李孝仁拿出圣旨大声宣读道:“纪城军接旨”纪城军的各级将官齐刷刷的跪倒一片,李孝仁向这群将官扫视了一下继续念道:“皇上危险速来救朕”。
短短八个字对跪在地上的众将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如果是一名太监前来传旨他们也许会信,但是是太子殿下亲自来传旨,而且是起兵勤王,难道他不是趁机造反吗?
王将军镇定了片刻恢复了内心的忐忑道:“殿下可否将京城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下,毕竟这道圣旨来的实在太过惊人”。
李孝仁将京城发生的事情详细的告诉了众将,众将听罢内心的疑惑打消了一半,然而有一名将领提出查看圣旨,李孝仁将圣旨递到他手里,他仔细的观看了一番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兴奋的问道:“太子殿下这道圣旨是真的吗?怎么如此随便写在一块零碎的绸缎上”。
“千真万确,如假包换,形势所迫父皇不得不写在这块绸缎上”李孝仁解释道。
“太子殿下你在说笑吗?这道圣旨如果是真的怎么会没有皇上的印章,西夏的玉玺,明明是来欺骗我们谋逆犯上的”那名将军反驳道。
“本宫有没有说谎王将军知道,让他看看这上面是不是父皇的字迹”李孝仁辩解道。“哈哈太子殿下即使是父皇的字迹难道不是你威胁皇上写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取兵权”那名将领嘲笑道。
李孝仁听罢恼羞成怒,无论他的涵养多深,遇到如此胡搅蛮缠的人也会发怒,这名将军仿佛有意和他过不去,处处针对他。宗武知道现在正是威慑众人的时候,他飞快的走到那名将领身边手起刀落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顿时掉在地上,宗武抓起人头呵斥道:“如此污蔑太子,污蔑皇上之人死有余辜”。
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十分安静,众将噤若寒蝉,与此同时燕云军也围了上去,纷纷拔出了兵器,只等宗武一声令下将这群将领全部消灭,这些将领吓的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