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之围一定要解,但是派何人为将,出兵多少才能解大同府的危机?”宗涛反问道,自从金和西夏联军围攻阳高城后,宗涛对阳高城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担忧。
因为阳高城是大同府的门户而大同府作为宗涛进一步占据整个山西省的重要战略要地,如果大同府被金兵攻破了,失去的不仅仅10000精兵,数十万百姓,到那时太原府不但将是一个孤城而且士气会极其低落,更有甚者刚刚崛起就会灭亡,所以说大同府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申屠博向众将扫视了一下,他毫不犹豫道:“这次派出玄铁军援助驰援大同府由杨再兴将军作为将领,他去再合适不过了……”说道这里申屠博欲言又止道。
杨再兴听到派他为将驰援大同时表现的十分兴奋,作为武将应该主动出击,更应该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他立刻向宗涛拱手道:“侯爷下命令吧,本将愿往”。
宗涛没有理会杨再兴反而问申屠博道:“申屠先生欲言又止,仿佛心里有什么担忧?”
“知我者公子也,属下担心金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杨将军率兵驰援大同府,我们在太原府的兵力只有5000人,这点兵力显得捉肘见襟”申屠博担忧道。
“申屠先生无需担心,我们在太原府经营了数年,无论是城池修筑还是民心都取得巨大的进步,金兵想攻破高大坚固的太原城也绝非易事,再者只要杨将军和宗阳击退大同府的敌人会立刻挥兵驰援,这样我们的压力会减少了许多”宗涛乐观道。
其实宗涛也隐隐约约闻到很浓的硝烟的味道,虽然太原府显得十分安静,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的节奏,但作为三军主帅无论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他都要保持镇定和从容,这样士兵才有信念和决心战胜强大的敌人。
“但愿一切如公子预料的那样,我们这次能够安然的度过危机”申屠博低声道。
“杨再兴听令,本帅令你率领5000玄铁军快速前往阳高县驰援大同府,到那里后一切行动听宗阳安排,不得有误”宗涛大声命令道。
杨再兴兴奋的接受了命令,飞快的回到大军驻地,他命令亲兵吹起了集结号,很快5000玄铁军聚集在一起,杨再兴大声对士兵:“将士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如今敌人入侵我们的大同府,30万大军围困我们大同府,大同府危在旦夕,我奉侯爷之命率军驰援大同府,从现在起立刻回营准备行囊,三个时辰后准时出发”。
军令如山,士兵们得到命令后,飞快的回到军营收拾行囊、兵器、准备干粮战马。
话说撒合离所率领的50000铁骑在代县埋伏了数日,一直没发现有援兵从这里经过,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发现了宗涛所派出的侦查兵经常往返在阳高县和大同府之间。
撒合离感到十分郁闷按道理说金和西夏的35万大军已经将大同府团团围住,并且攻打了数日难道没有取得一丝一毫的进展,宗涛的兵马到现在居然还没出现,难道公孙先生的计策出现了偏差,宗涛的援兵不会从这里经过,还是宗涛看出了这里有圈套,选择放弃大同府。
撒合离令士兵拿出了地图,他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仔仔细细的研究了山西省的地图,得出宗涛绝对不会放弃大同府不管的结论。
从太原府派兵救援大同府,代县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伏击地点,骑兵放到山上一冲而下会产生很强的冲击作用,宗涛的人马丝毫没有准备,必然会被分割成几个部分,到那时首尾无法呼应,形成不了强大的战斗力,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公孙先生实在是高明了。
这个计策就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居高临下、一举消灭。
此时此刻他断言宗涛派出的援兵一定会从这里出发的,他所需要的就是耐着性子等待。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撒合离还没等到宗涛的援兵出现先等来了韩世忠的50000大军。
原来韩世忠集结了部队后并没有和宗涛打任何招呼便率领50000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大同府出发,令韩世忠意料的是他在这里居然遇到了金将撒合离的埋伏,真是误打误撞撞到枪口上了。
当韩世忠的50000大军出现在撒合离视线内,撒合离感到十分震惊,他做梦也没想到在大宋竟然还有不怕死的将军(除了宗涛外)敢率军救援大同府,他埋伏在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伏击宗涛的人马,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宋将居然也敢率军驰援大同府,是消灭他们还是放过他们等待宗涛的人马,撒合离陷入了困惑。
当韩世忠的大军进入伏击圈时撒合离终于下定决心大声命令道:“消灭他们”。50000铁骑骑着战马从两侧的高山上浩浩荡荡的出了下来,声势震耳欲聋。
其实当韩世忠率领大军行至此地时,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这里山多险峻,如果有敌人在这里埋伏一定会损失惨重的。
他的思绪还没有回过神来金兵就从山上杀了出来,50000金军铁骑自上而下,以猛虎之势扑向山下的宋军,杀声遍野,马匹嘶鸣,震天动地,撒合离在山顶上指挥战斗。
可怜韩世忠所率领的50000士兵大部分都是步兵,哪里是如狼似虎金兵铁骑的对手。50000金兵的铁骑很快将宋兵分割成几部分。
韩世忠的50000士兵大部分是从附近州县召集的,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无论是阵型还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和韩世忠嫡系10000大军相比相差甚远。
当宋兵被金兵包围后立刻陷入了混乱,阵型散乱,有的宋兵吓得丢掉了手中的兵器,有的吓得向后逃去,韩世忠拔出宝剑斩杀了几名逃跑的士兵大声呵斥道:“今日我们在这里遇到了金兵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在战场上想要活命只有将敌人消灭,否则只有死在敌人手里”。
韩世忠的话点燃了士兵的事士气,他们拿起武器和金兵厮杀起来,但无论单兵素质还是队伍阵型这群宋兵和金兵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他们在金军铁骑面前如果被宰的羔羊,很快损失惨重,撒合离终于体会到久违的兴奋,这才是他们以前遇到的宋兵,像绵羊任人宰割。
为了尽快的结束战斗,撒合离亲自擂鼓命令士兵疯狂进攻,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消灭眼前的数万宋兵。
在撒合离的鼓舞下,外加宋军的战斗力实在很弱,而50000金兵只损失了1000多人。当撒合离以为胜利唾手可得时,这群眼前的宋兵仿佛换了个人似得,迅速从金兵的两翼出现一队人马,和金兵厮杀在一起,没错这两队人马就是韩世忠的嫡系。
韩世忠通过和金兵的交战发现要想突围必须要组织有效的进攻,一定有从金兵的最薄弱的地方进攻,否则他的50000大军一定会全军覆没的,这个罪他实在承担不起。
韩世忠将自己的嫡系分成2部分,由自己的亲信将领统帅从两翼向金兵进攻吸引金兵的注意,而自己在中军令士兵准备了弓箭手射向金兵,很快金兵损失了数百人,原本士气低落的宋兵瞬间士气提高了许多。
此时撒合离对眼前的这个宋将感到刮目相看,没想到他居然形局势如此不利的局面下能够阻止有效的反击。
撒合离立刻在山顶上挥舞着指挥旗,指挥金兵战斗,金兵拿出盾牌阻挡宋兵的箭簇,然后快速的向宋兵的弓箭手冲去,这些宋兵还没来及进行第二轮进攻就命丧金兵的大刀之下。
战斗异常激烈,厮杀声震天,很快堆尸如山,血流成河,望着一个个倒下的宋兵,韩世忠感到无比的心痛,可怜这群宋兵刚刚进入自己的军队就丧命在金人的手里,这是他这个做主帅的责任。
很快金兵将宋兵给团团围住,虽然宋兵还有20000多人,但士气无比低落,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生中第一次遇到金兵,没想到他们的战斗力是如此强悍。
撒合离满意的看着取得了胜利成果,如果将这50000宋兵全部消灭,这个战绩够他吹嘘一辈子了,他强忍着内心的兴奋向金兵下达了最后一轮的进攻,务必全部消灭眼前的宋兵。
金兵们像打了鸡血似得如猛虎捕食般向宋兵冲去,然而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前面冲击的金兵莫名其妙的从战马上倒了下来,他们中的是箭,但从他们中箭的方向来看射向他们的箭不是眼前这群宋兵发出的,这些箭簇很粗、很锋利成十字形,没错这是宗涛手下士兵所用的弓箭。
撒合离还没来的及吃惊,一声巨大的声音传来:“金贼休要放肆,我来了”。
杨再兴率领玄铁军飞奔而来,在前面的玄铁军在杨再兴的带领下,张弓拉箭向金兵射去,射术之准令人叹服,正在前面冲击的金兵无不中箭倒下。
撒合离问道:“来将休要猖狂,快报上姓名”。
“本本将来宗侯爷麾下,玄铁军主将杨再兴也,识相的赶紧给本将下马投降,尚可饶尔等一名,否则定要你们身受异处”杨再兴威严呵斥道。
当撒合离听到来将是杨再兴时既感到兴奋又感到紧张,兴奋的是他的使命终于完成,虽然还没有杀死杨再兴但消灭那么多宋军可以向金兀术交差了,紧张的是杨再兴的威名对他来说可是如雷贯耳,无论是在汴京还是在灵寿县杨再兴对给撒合离刘玄了很大的阴影,他底气不足道:“鹿死谁手为时尚早,本将在这里恭候你好久了,早就想和你一决雌雄了”。
杨再兴挥了挥手数千骑兵虎啸的向金兵飞奔而去,这些骑兵是生力军他们的加入极大的扭转的战争的天平,再加上被围的宋军看到了希望,士气再次得到极大的鼓舞。
这次是骑兵对骑兵,宗涛的骑兵每个士兵配备两批战马,每名士兵有一张200石的强弓,50支箭镞,一把宝刀,一支长矛。这些装备足以消灭几倍于自己的敌人。
杨再兴比了几下手势,这群骑兵一边射箭一边向金兵迂回包抄过去,金兵望着杨再兴的军队简直像遇到了瘟神,说实话如果第一次伏击的是杨再兴的军队他们还有信心消灭他们。然而他们伏击的是韩世忠的军队,而自己的士兵又成为了杨再兴士兵的靶子。
骑兵对骑兵,在战马上厮杀,而韩世忠的步兵则是砍金兵的马铁,很多金兵在和宋兵厮杀过程中从马背上摔落下来,进而被宋兵给杀死的。
很快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军由优势变成了劣势,有攻势变成了守势。撒合离一看情况十分不利,便令士兵民鸣金收兵,在撒合离的带领下30000多金兵狼狈的逃跑了。
战斗结束后,杨再兴走到韩世忠面前拱手到你:“韩将军大义出兵驰援大同府实在令人钦佩,我替大同府的百姓在这里谢过韩将军了”。
“实在不敢当,刚才若非杨将军出手援助,本将一定会损失惨重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是在下应该感激杨将军”韩世忠恭维道。
“韩将军在下有要事在身,不便在此逗留,在这里多呆一刻阳高县便有一份危险”杨再兴向韩世忠告辞道。
“杨将军可否带本将一起驰援大同府,本将身为大宋的将军也想为百姓尽一份力”韩世忠诚恳道。
杨再兴非常感激,好慌的将士兵的备用战马借给了韩世忠,加上刚刚收缴金兵的战马,足足有10000匹,韩世忠从20000多士兵中挑出10000能战斗的士兵,骑上战马和杨再兴一起浩浩荡荡的向阳高县飞奔而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