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涣率领着大军悻悻的离开,慌如丧家之犬,他来到韩世忠的军营,韩世忠从于涣愤怒的脸上看出他受到的屈辱,说实话韩世忠一直派人观察于涣的一举一动,所以对于涣的经历一清二楚,通过这件事,韩世忠对宗涛更加佩服,他的士兵战斗力强悍不是没有原因的。
于涣来到韩世忠的面前,望着于涣落寞的表情,韩世忠没有嘲笑他反而安慰道:“于将军你有所不知,皇上已经派出心腹太监前来太原府传旨,很快圣旨就会达到”。
“韩将军此话怎讲?难道我们不是奉旨前来驻守大同、太原吗?若你和本将一起攻打太原府,宗涛早就被我们活捉了”于涣厚着脸皮道。
“皇上的圣旨是让宗将军执掌大同、太原,让我们驻守其他地方”韩世忠解释道。“你说什么?前日是让我们驻守,今日又收回圣旨,他是怎样当的皇帝,难道可以朝令惜改吗?”于涣愤怒道。
“于将军暂且息怒,本将觉得没有人比宗将军更适合驻守大同、太原,有他在确保我大宋西方向平安无事,这样我们可以集中兵力抗金收复失地”韩世忠安慰道。
于涣冷哼了一声,率领大军离去。韩世忠和于涣发兵太原府的消息暂且不表,在燕京城内的金兀术得知赵构已经下旨令于涣和韩世忠前去夺取宗涛的大同和太原时,丝毫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表情,他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消灭宗涛的机会,于是召集了谋士公孙冉和其他武将前来商议,当众人到齐后金兀术开门见山道:“本帅想兵法太原,消灭宗涛这个心头大患,不知众位有何高见?”
金兀术此言一出,众人噤若寒蝉,纷纷沉默不语,金兀术生气道:“你们都是我的心腹之人,怎么现在已提到宗涛连话都不敢说了”。
“四太子殿下末将以为现在不是攻打太原的最佳时机,太原城池高大坚固,城中粮草充足,百姓众多,宗涛深得人心,如果我们前去攻打,城内的一定会军民同心,同仇敌忾”韩常开口道,他将太原府的形势分析了一下。
“四太子殿下末将赞成韩将军的看法,攻打太原府战线很长,我们的后勤补给供不上,而且会给宗涛足够的时间做足准备”撒合离附和道。
“四太子殿下宗涛已经占据大同和太原二府,互成掎角之势,无论我们攻打那个城池都会遭到另一个城池的攻击,这样以来我们必将腹背受敌,致使损失惨重”郭药师分析道。
金兀术感到十分惊讶,以前每当这群将领听说要打仗,无不感到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现在呢?无不涨他人的志气灭自家的威风。
正在他们商议时,一名士兵将太原府的最新消息呈了上来,念道:“宗涛率领5000大军俘获于涣的10000大军,在战斗过程中宗涛的大军没有伤敌人一丝一毫反而将他们全部释放”。
金兀术听罢赞道:“宗涛的士兵战斗力果然强悍,此举果然高明既打击了于涣了嚣张气焰,让他们知难而退,又不和赵构撕破脸面,避免在树强敌”。
众人听罢无不感叹宗涛的高明,金兀术接着道:“你以为本帅愿意攻打太原吗?宗涛是块难啃的骨头,谁人不知,当自从宗涛还活着的消息传遍大金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在背后议论本帅,认为本帅是宗涛的手下败将,只会吹牛,虽然皇帝支持本帅,也杜绝不了天下悠悠之口”。
“四太子殿下卑职以为此刻是攻打太原府的最佳时机,如果给宗涛足够的时间他将变的更加强大,到那时再消灭他比登天都难”公孙冉突然开口说道。自始至终他没有说话,而是反复分析太原府的形势及他们的优势。
“公孙先生有何妙计尽管说出来”当金兀术听到这个消息后双目放光兴奋道。
“宗涛虽然占据大同、太原二府但这两处相距100多公里,如果发生战争需要救援即使骑着战马也需要1天时间,再者宗涛虽然占据太原大同,但大同没有真正被宗涛所消化”说着公孙冉拿出了地图,上面标记着西夏的领土、宗涛的领土、大宋的领土以及大金的领土,公孙冉继续说道:“大同府离大金和西夏最近,我们消灭宗涛只需要做到三点,便可以无往不利”。
“哪三点请军师明示?”金兀术兴奋的问道。
“其一我们应该寻找盟友,盟友有三个,第一是西夏王子李士凤;第二大宋将军于涣;第三河北巨寇王善,只要把这几种实力集中在一起,一定能击败宗涛;其二虚实结合,牵着宗涛的鼻子走,让他疲于奔命,然后趁机消灭他,第三我们可以选择主战场,为什们要去攻打太原城呢?何不把宗的大军调出来然后趁机消灭他”公孙冉自信说道。
郭药师听罢沮丧道:“公孙先生提出的三点计策虽然高明但很难实现,第一天西夏又不是只有王子李士凤还有太子李孝仁,他和宗涛关系很好,有他在西夏是不会配合我大金攻打太原的,至于于涣、王善之徒我们都不熟悉,怎能让他帮我们攻打太原呢?其二虚实结合,虚虚实实一向是宗涛最擅长的作战手段,我们这样做有胜算吗?其三把宗涛的大军调出太原府,宗涛又不是三岁孩童谈何容易”。
“郭将军所提出的疑虑都不算什么,西夏太子李孝仁和李士凤争夺皇位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只要我们助李士凤夺权成功,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至于于涣和王善都是贪生怕死,贪财好色之辈,只要我们许以重利他们一定会做我们的走狗的,至于虚实结合,我们可以用少量的精锐骑兵配合西夏的士兵,猛烈的攻打大同府,大同府已经会向太原府求救的,我们在路上埋下伏兵将其消灭,然后和王善的盗匪一起围困太原府,到那时消灭宗涛便指日可待了”公孙冉自信道。
一直能和宗涛较量是他莫大的荣耀,他自负才能极高,但屡次败在宗涛手里,内心十分不甘,他很想趁这次机会彻底击败宗涛。
金兀术听罢赞扬道:“公孙先生计谋果然高明,有你辅佐本帅实在是如虎添翼”。众将听罢也感到十分兴奋,公孙冉的计策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消灭宗涛的决心。
金兀术下令道:“韩常你率领10000大军化整为零悄悄的潜入西夏境内和西夏王子李士凤取得联系,配合他夺权成功”韩常兴奋的领命下去调兵遣将,待韩常下去后,金兀术笑呵呵对公孙冉道:“公孙先生辛苦你一趟,麻烦你走一遭务必说服于涣、王善投降我大金,无论他们提出什么条件你都可以答应,至于是否兑现那时我们说了算”。
金兀术露出了奸诈的笑容,这样吃里爬外的宋人,对他来说就是炮灰,他仿佛看到了宗涛灭亡的画面,仿佛看到赵构跪在他面前投降的画面。
“卑职遵命,保证完成任务”公孙冉信心慢慢道。
“撒合离你率领一队人马沿途保护好公孙先生,若是他少一根毫毛本帅拿你试问”金兀术下令道。
撒合离打起了精神道:“四太子殿下尽管放心,即使要了小的性命也绝不会让公孙先生伤到一根毫毛的”。
至于郭药师,金兀术则让他负责密切监视太原府的动静,不管有任何消息都要向他汇报,待下达命令后金兀术感到一丝轻松,这一次一定能消灭宗涛。
汴京城府衙里,一位白发苍苍的官员正是仔仔细细的批阅公文,虽然他年纪很大,但精神十分矍铄,斗志十足,不错此人正是宗泽。
这几天宗泽的心情简直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刚开始他得到宗涛战死沙场的消息几乎昏死过去,宗涛是他唯一的儿子,如果他死了,他宗家要绝后了,他该怎么面对九泉下的列祖列宗,后来皇上下令敕封宗涛为忠义侯,大同、太原二府节度使,这令宗泽感到一丝欣慰,再后来得知宗涛还活着的消息,皇上派人去接管大同、太原,这令宗泽感到一丝不安,难道皇上要对宗涛下手了。
再后来皇上派出亲信太监康履去太原府传旨真正敕封宗涛,宗泽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几天处理政务格外的有力,他以方面修缮城池,加固城墙,完善守城的器械,另一方面还招募地方的精壮,做好守城的准备,宗泽虽然不会武功不懂兵法,但贵在知人善用,岳飞在他这里得到了重用,他交给岳飞2000人马训练,以为伐金做准备。
在打退于涣所率领的宋军后,全城百姓陷入了一片狂欢,他们不约而同的走到街上迎接宗家军的凯旋,百姓们心里感到十分骄傲、自豪、兴奋,他们庆幸有如此强大的军队保护着他们令他们安居乐业。
为了感谢将士们百姓们为将士们准备丰盛的食物,有美酒佳肴更有新鲜的水果,无奈宗家军军纪严明,但凡收受百姓一丝一毫者必将受到严惩,宗家军只是在心里接受百姓的一片心意。
宗涛下令众将总结这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不足,并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每一个士兵,让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太原府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时机,各项变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切都散发出勃勃生机,这一天传旨太监康履乘坐着马车来到了太原府,他远远的望着高大坚固的城墙,发出惊叹道:“果然不同寻常,无论是城门还是城墙,护城河都加宽,加固,有一种高大险峻的感觉”。
康履缓慢的进入了城内,宽敞整洁而又繁华的街道映入了他的眼帘,各种商店星罗棋布的分布着,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康履以前来过太原府,往日的太原府破旧不堪到处都是灾民,商铺凋落,民生凋敝,而现在简直比南京都繁华,令人流连忘返,可见治理太原府的人是何等的英明。
再看看城门站岗的士兵,个个十分英武,目不斜视,站的直挺挺的,手握兵器,不怒自威,整个街道十分熙攘,往来行人络绎不绝。
康履一行来到了太原府衙,宗涛等人早已经率领众人前来等到,康履说明了来意,宗涛将他们迎了进来,备好香案,康履宣读了赵构的圣旨,众人听到圣旨的内容无替宗涛感到高兴,待宣读完圣旨,康履说道:“宗侯爷陛下误信独孤将军之言,以为你已经战死沙场,所以才会命于涣和韩世忠前来太原府,这一切都是个误会,当陛下知道你还活着的消息时,立即派洒家前来太原府安抚你,可见陛下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