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缓缓道:“公子就目前形势而言金兵虽然退去但未伤到筋骨,虽然仓皇逃走,但主力还存,我军兵力有限,孤军深入应该采取保守的防御策略”。
“先生可否将详细计划说出来?”宗涛问道。
“公子有三条方案可供选择上策东进归德,拥立康王为帝,这样我们抢先政治上的资本,为以后进一步谋划奠定基础;
中策回师太原整顿内政,谋划发展迎接金兵的报复,毕竟我们这次在汴京占了金人天大的便宜,金人一定会迅速报复我们的;
下策兵陈汴京以汴京为中心向四周扩大”诸葛明一口气将三条计策说了出来。
其实宗涛也明白诸葛明的上策的好处,无非就是东进归德,挟持赵构,号令天下这样在政治在占据优势,聚集人马和对内镇压叛乱,对外征讨金贼,天下也许很快就安定下来。
但是赵构身边有他的老爹宗泽,宗涛这样做宗泽岂能看不出来,天下的文人岂能看不出来?到那时不仅会伤了父子之情而且会受到文人的攻击,被天下文人讥讽为不忠不孝之人。
说实话宗涛不怕赵构,更不会像岳飞那样愚忠,他害怕的是天下文人的悠悠之口中策虽然温和可行,但宗涛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这次汴京之战,燕云军几乎全军覆没,城中百姓死了70多万人,士兵死了数十万人,金人犯下的滔天大罪岂能轻易放过,中策宗涛也不会采纳。
至于下策以汴京为重心向四周扩散,更是比可取,毕竟汴京城刚刚经历战争,无险可守,无兵可用,民心惶恐,兵源不足,单单建设汴京城就需要花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怎能抵挡金兵的卷土重来。
宗涛思考了片刻微笑道:“先生的三条计谋,虽然切合目前的形势但我都不会采纳”。“公子难道你要追杀金兵,救出二帝”诸葛明猜测道。
以他对宗涛的了解,宗涛向来都不按照常规出牌。
宗涛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诸葛明听罢道:“公子只管放手去做,至于其它事都交给手下”。
宗涛明白诸葛明所说的其他事,他庆幸有这位优秀的谋士。宗涛转向岳飞道:“师弟谢谢你前来救援,放眼天下各州虽然有兵百万,但只有你敢仅凭500人马解汴京之围,这等大恩来日必报”。
“师兄你这样说岂非太见外,我们毕竟师出同门,况且你仅凭不到100兵力敢和金人数十万大军作战,放眼天下在也找不到第二个,希望师兄以大宋社稷为重,以天下百姓为先”岳飞若有所指道。
宗涛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然后令岳飞回师归德。宗涛则下令道:“众军在汴京整顿三日,三日后誓师追杀金贼,拯救二帝”。
众人听罢无不欢心鼓舞,以前对金战争都是以防御为主,没想到这次是主动进攻,而且是在后面追杀金兵,众人心里岂能不兴奋。
“什么援军不仅救了宗涛而且攻下汴京城?”赵构得到消息后吃惊的问道。
士兵小心翼翼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赵构,赵构瘫软在龙椅上喃喃自语道:“宗涛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本王该怎么办”突然他想到什么,猛的站了起来道:“二帝现在怎么样?他们可曾被宗涛救出?”
“就目前得到的消息而言,二帝被金兵强行掳走,皇室的妃子宫女及大臣妻妾和汴京的能工巧匠都被金兵虏去”士兵小心翼翼道。
赵构听罢内心感到一丝安慰,突然他问道:“本王的爱妃和母妃可曾被救出?”
“殿下凡是皇室女子即使是个小宫女也被金兵掳走”士兵小声道。
赵构听罢昏倒早座椅上,独孤一剑连忙上前将他就醒道:“殿下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既然二帝被虏,宗室蒙难,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殿下应该早登大宝,率领大宋百万雄师,讨伐金贼,安定民心”。
赵构听罢擦干了眼睛里的泪水忍着内心的剧痛抖擞了精神,聚集众将商议登基之事。其实赵构和独孤一剑在逃出汴京城后一直在谋划如何登基的大事,毕竟当初他从没去金营议和而是逃出来这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跟的。
来到磁州后,赵构曾想矫诏封自己为兵马大元帅,独孤一剑建议道:“兵马大元帅只能统管一路兵力,无权号召天下将士抗金,为何不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赵构听罢感觉十分有道理,就假传圣旨封自己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在磁州建立了大元帅府,聚集了许多士兵,但看看这些士兵,赵构心里十分明白他们大部分都是难民和土匪,来这里参军无非是混口饭吃,只他们打仗,恐怕还没有到汴京就作鸟兽散,这也是赵构内心十分苦闷的地方。
赵构打起了12分精神聚集众文武在大元帅府商议登基之事,众文武聚集在一起后,赵构立“悲痛”的大声哭了出来,他一边擦拭眼泪,一边悲痛道:“金贼无耻,侵我山河,淫我百姓,父皇母妃皇上都被金兵掳走,本王真是生不如死”。
汪伯彦趁机道:“殿下不必过于伤心,当务之急有更大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殿下早日登基,整顿山河”赵构听罢内心十分高兴,他霍的一下站了起来佯装吃惊道:“小王何德何能,岂敢荣登大宝”。
“如今二圣生死未卜,九王爷登基乃是民心所向啊”汪伯彦言辞恳切道。
赵构从书桌旁走了下来,来到汪伯彦身边口是心非道:“虽说父皇和王兄蒙难,但是他们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
“可是大宋不可以一日无君的,再说这是有天兆的,日前泥马渡河遇险,四周皆为金人所困,乱箭穿心,势不可免,突然祥云四起九王爷骑着神驹直冲云霄,这乃上天预兆让九王爷荣登大宝”汪伯彦摆了摆手转过身对众人道。
汪伯彦把“康王逃出金营的事情”添油加醋的乱说一气,杜充等人连忙附和。
“宗帅有何看法?”韩世忠问道。
“如今二圣北迁,群龙无首,拥戴九王爷登基,乃是民心所向啊”宗泽一锤定音道。“盼九王爷智略沉雄,广开言论我等誓死相随,绝无二志”韩世忠拱手道。
“是啊!如今危难,九王爷登基上服天道,下顺民心,九王爷就算你不为个人所计也应该为天下万民所计,请九王爷择日登基”独孤一剑道,说罢他主动跪在地上,转过身和汪伯彦杜充等人相互看了一下,他们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丝奸笑。
其余众人跟着跪在地上高呼道:“请九王爷择日登基”文臣武将黑压压的跪倒了一大片,赵构手持宝剑站在众人面前,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此刻他内心简直爽到了极点,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他强忍着内心的喜悦大义凛然道:“如今二圣北狩,天下无主,小王愿意接此重任,继位以显父母,重整大宋河山,诸位都是大宋肱骨之臣,望日后辅佐小王,迎回二圣,还我大宋河山”说罢赵构拔出宝剑仰天长啸。
众人跪在地上高呼道:“迎回二圣,收复大宋河山”。
赵构在众人的簇拥下,在归德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宝座。
赵构令太监拿出一盏灯笼,赵构举着灯笼道:“此灯笼是朕的母妃韦娘娘在朕九岁所送,陪伴朕读书写字,夜里赏花,照着朕在苦难中前进,朕今日登基把这盏灯笼带来,就是要让众卿家明白,过去的黑暗日子已经结束了,朕需要众卿家心中的那团火和朕同心同德,点燃起这盏灯笼,光芒四射,大开社稷,惠及万民”说罢赵构令太监举着灯笼在群臣中转了一圈。
众臣象征性的看了一遍然后跪在地上高呼:“谢皇上恩典”。
赵构走下龙椅跪在地上:“太上皇,皇娘儿臣今日奉旨登基,可惜金兵略城,圣驾北迁,想你们被金贼掳走,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受尽屈辱,儿臣心里万分悲痛,儿臣向你们保证,只要有儿臣在必将励精图治,整顿朝纲,社稷永续”。
“皇上放心纵然铁甲精兵饶城头,待到沙场点将时,痛饮黄龙醉不休”宗泽高呼道。其余众人跟着宗泽高呼。
接下来赵构进行封赏大典敕封:“汪伯彦为宰相,宗泽为元帅,开封守备,杜充为副元帅,独孤一剑为禁军大将军负责守护赵构安全,宗涛为大同,太原节度使”。
令传旨太监星夜赶往汴京向宗涛下达圣旨。
对于其他人的封赏在情理之内,至于宗涛被封为大同,太原二府的节度使,这赏赐太大了,节度使是地上的土皇帝有征兵,收税,牧民,制定法律政策的权利。
说白了集财权法于一身。赵构之所以重赏宗涛目的是为了稳住宗涛,他向天下做坐样子,宗涛三番五次救他性命,有夺回汴京如此大恩值得如此赏赐。
但赵构的真实目的是不给宗涛留下把柄。再说太原,大同距离金人最近,有宗涛在那里作为挡箭牌,赵构在后方的天子宝座才能坐的稳如泰山。。。
在汴京城的宗涛经过三日的整顿,士兵得到修整,伤势已经好了一大部分,城中侥幸存活的百姓得到安顿,这一切取决于宗涛强大的经济实力,物资源源不断的从附近的州县购买,城内的秩序得到稳定,接下来宗涛在城中修筑高台,升旗军旗,聚集众将,举行誓师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