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涛望着赵丽坚定的目光,内心感到十分无奈,他叹了口气道:“丽儿金兵已经将汴京城包围,汴京城危若累卵,现在不逃出去后果不堪设想,你是不是担心相国寺的僧侣受到牵连,才不和我一起离开”。
“宗公子多谢你的好意,丽儿铭感于心,希望你能一辈子爱我的姐姐,永不负她”赵丽深情的望着宗涛,眼睛湿润道。在她的内心仿佛下定了决心似得。
正当宗涛和赵丽你情我浓时,外面嘈杂的吵闹声打破了室外的寂静,一个禁军将领走到庙门前低声道:“公主殿下,皇上诏你回去有要事商议”。
赵丽听到外面的声音,连忙从宗涛怀里挣脱,面色娇羞的整了整散乱的秀发,很快恢复平静道:“你且退下准备,本宫已经知晓,立刻回宫”。
门外的将领悄悄的退了下去,在不远的地方,密切注视着寺门的一举一动。
宗涛紧紧的握着赵丽纤细玉指,低声道:“丽儿你为何那么傻,这次是你离开汴京的绝佳机会,如果一旦回到宫中势必会被皇帝软禁起来,到那时一点自由都没有了”。
“宗公子我乃大宋公主,我已经向城中百姓承诺,与汴京城同在,身为皇室,虽然是女流之辈,也要为大宋社稷,为天下百姓进点绵薄之力,况且以前都是姐姐为我付出,这次我为姐姐进点义务”赵丽一反刚刚的羞涩目光坚定道。
宗涛动容道:“大宋行将就木,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不是你一个柔弱女子所能承受的,为什么男人犯的错让女人承担,大宋男儿千千万万,我们绝不会让金人肆意欺辱的,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宗公子我也知道大宋绝无希望,根本不是金人的对手,所以我才寄希望于你,希望你整顿军马,驱逐金人,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赵丽殷切道。
说罢她甩开宗涛的手,坚定的走出大门,宗涛望着赵丽的背影,眼睛一片湿润,人生不如意事情,十之八九,即使是从21世纪穿越过来熟知历史的宗涛,也不能阻挡宋朝灭亡的命运。
待赵丽离去,宗涛心中不舍的离开了相国寺话说赵丽回到宫中,赵桓一本正经的坐在龙椅上,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一脸的不悦,他斥责道:“九弟果然是好手段呀,假借前往金营议和,趁机逃出汴京城,他这样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面目做我赵家子孙”。
赵丽从赵桓的愤怒知道,赵构已经平安逃出汴京城了,她内心感到十分欣慰,安慰赵桓道:“皇兄切勿动怒,康王逃出汴京城未必是一件坏事,他一定是前往各地整顿兵马,前来勤王,到那时汴京城之危定能解除”。
“丽儿切勿为他说话,赵构是否值得信赖尚不可知,没准他等金人将我和父皇掳走,他好做皇帝”赵桓忧虑道。
“皇兄此事绝不会发生的,康王一向忠义孝顺,尊重皇兄,况且他身为王子,怎会弃大宋于不顾,更何况母妃和王妃都在汴京城内,这些都是他至亲之人,他更不会舍弃的”赵丽解释道。
“丽儿赵构朕是指望不到了,现如今金兵攻城很是激烈,一旦汴京城被攻破,我们都是金人刀板上的鱼肉,以金人对我赵家的仇恨,我们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赵桓忧虑道。
“皇兄请不要担心,汴京城坚固险峻,城中有百万大军,军民团结,一致对外,金军想攻破汴京城谈何容易,况且各路勤王军已经整装待发,向汴京城赶来,只要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能打退金人的进攻”赵丽自信道。
“丽儿你太天真了,现如今的汴京城,士兵和百姓之间已经没有了信任,刚刚一战,金人利用我大宋百姓作为挡箭牌意图攻破汴京城,士兵希望救百姓,可是守城的将军下令不救,这样士兵和将军之间爆发了很大的矛盾,这些士兵还知道信任吗?这些百姓还一心向这我大宋吗?”赵桓无奈道。
赵丽听后脸色苍白道:“皇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你应该下旨严惩守城的将军,见死不救,弃百姓不顾,以平民怨”。
“守城将军只不过执行朕的圣旨而已,他们有什么错呢?朕已经下令将那些闹事的士兵重打40军棍,以儆效尤”赵桓道。
赵丽听后内心感到担忧,没想到赵桓是如此的昏聩,此时此刻还作出如此错误的决定,自古以来民乃立国之本,如果一个王朝失去了民心,那么他离灭亡不远了。
通过和赵桓的对话,赵丽感到不由自主的恐惧,真的像宗涛所说的那样,大宋王朝已经行将就木了吗?
兵部尚书府,王杰这几天日子也不好过,金兵已经包围汴京城20天了,但还没有攻破汴京城,城外金兀术一直催促王杰想办法助金兵攻破汴京城,王杰此时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室内度来度去。
正在这时下人禀报道:“何栗、孙傅二位大人求见”。
王杰镇定了片刻,连忙的走了府门将他们二人迎了进来。待三人分主宾坐下后,王杰一改刚刚的苦闷,满脸笑容道:“不知是什么风,将二位大人吹到本官的府上,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
“王大人我们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也知道我们二人是文官,对打仗实在不在行,若非皇上信赖,委以重任,我等实在不敢造次呀”孙傅苦闷道。
“孙大人何出此言?自从你们防御汴京城以来,金兵虽然围城近一个月,但没有丝毫突破,这就是二位大人的功劳”王杰夸赞道。
“王大人你有所不知,金兵之所以不能丝毫的突破,仰仗皇上的鸿恩,将士的用命以及城池的坚固,我等实在不敢窃功”何栗道。
何栗一边说一边叹息,眉毛紧皱,愁容满面。
王杰问道:“何大人有何烦恼不妨说出来,看本官能否为二位大人分忧”。
“王大人实不相瞒,一天前金兵攻城甚是猛烈,城中士兵拼死抵抗,但是金人卑鄙狡猾,竟然拿大宋的百姓作挡箭牌,试图攻破汴京城,守城的士兵想打开城门救百姓,但被守城的将领给制止,这样将领和士兵之间爆发很大的分歧,百姓纷纷选择跳护城河自杀,守城士兵备受鼓舞奋勇杀敌,打退金兵”何栗忧心忡忡道。
“这是件好事呀,和何大人为何满脸愁容?”王杰表面镇静内心无比喜悦道。在他看来士兵和将领之间有矛盾,这正好是可以利用的机会,只要能利用得当一定为金兵攻破汴京城立下汗马功劳的。
“王大人你有所不知,这件事发生后,皇上严惩了闹事的士兵,褒奖了守城的将军,这样以来,将领和士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样下去还怎样守城呀?”孙傅道。
“孙大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处罚点不服从命令的士兵都不能吗?”王杰道。
“不是不能,而是现在是关键时期,况且那些士兵打开城门救城外的百姓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大义,本官只是担心,害怕这些士兵不听从指挥,会带来灾难的”孙傅道。
王杰听后内心暗喜,只怪这二位是蠢材,只会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对领兵打仗丝毫不动,他突然眼前一亮,想起了一个江湖术士,只要将此人引荐给何栗、孙傅二人,攻破汴京城轻易而举,他不动声色道:“二位大人无需担忧,本官知道一个人,只要他出面帮助,汴京城定能安然无恙”。
“何人?”何栗、孙傅异口同声的问道。
“郭京”王杰道。
王杰此言一出,孙傅惊的下巴都合不拢,因为因为孙傅读到丘浚《感事诗》时,读到这么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没想到今日王杰竟然提到此人,莫非他真的存在吗?何栗、孙傅和王杰交谈后便告辞离开,然后私下令人四处寻找郭京的下落,很快,开封城里居然还真有这么一个郭京被找出来了。
郭京是一位年且60岁的老人,当他被带到孙傅面前时,只见他此人一身道袍,仙风道骨,貌似有很大的能力,孙傅大喜所望,他询问郭京有何仙法?
郭京道:“他不仅可以撒豆成兵,而且还能隐形。”
当然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郭京可以用六甲大法生擒粘罕和金兀术。
孙傅将郭京推荐给赵桓和群臣,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中枢臣僚对于郭京的一派胡言居然深信不疑。
赵桓听了郭京的吹嘘后非常高兴,在朝堂上立即封他为护国军师,就这样郭京从一位江湖骗子,扶摇直上,成为护国军师。
汴京城岌岌可危,满朝文武不思破城谋略,反而听信骗子之言,整个朝堂红烟瘴气的,于是,郭京的要求下。他持招募了他的六甲神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这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开封城里的市井无赖。由此可见战斗力如何,怎样抵挡金人的进攻。
金营主帅得到王杰的密报后非常开心,他聚集众将兴奋道:“现在宋朝君臣已经深信江湖术士,士兵和将领之间矛盾重重,正是我们攻破汴京城的最好时机,希望众将竭尽全力,毕其功于一役,成就伟业”。
金军将领听完金兀术的话,无不打了鸡血似得,纷纷跃跃欲试,愿做先锋,攻破城门,鉴于前几次攻城的失利,金军改变了作战方案,对开封的进攻重点集中在善利、通津和宣化三座城门,这三座城门战斗尤其激烈,宋军防守压力也很大。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宋金交战之中,宋军用火烧金军的攻城设备,结果因为风向改变,大火点燃了宋军坚守的城楼。
金军趁着火势,进攻更加凌厉。战斗持续两日,到二十五日,宋军在此处苦苦支撑,尽管大家都很疲惫,然而双方对峙依旧。
这时候,何栗和孙傅想到了郭京。他们立刻找来郭京,要郭京做法,带领六甲神兵击退金军。
郭京很是骄傲,他认为这是他扬名立万的机会,他带领所谓的“军队”驻守在宣化门下代替其他守城的士兵,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还公然命令大开宣化门,他亲自带领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六甲神兵出城与金军作战。
对于郭京的表现,其他将领感到匪夷所思,在敌强微弱的形势下,居然主动出击,难道他真的有过人之才吗?汴京城内上至王孙贵族,下到百姓都将郭京视为救世主,翘首以盼,希望他能击败金兵。
望着宋人的反应,金军其他众将,犹如丈二的金刚摸不到头脑,一头雾水的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金兀术毫不犹豫的下令出击。金军骑兵立刻两翼包抄,弓箭如狂风暴雨般向“宋兵”射去,很快城下,血流成河,这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刹那间便灰飞烟灭了。
金军趁乱攻入了宣化门,宋军坚守了刚一个月的开封城,就此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