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童贯回京后急匆匆的进攻面见赵佶,赵佶正在专心的练习他的瘦金体,旁边站着许多文人骚客,他们欣赏着赵佶的书法无不拍手叫绝,赵佶十分享受此时的情景。
童贯的出现令赵佶感到一丝不悦,他佯装生气道:“童爱卿你不是前往攻打大同府,为何出现在这里呀?”
“回禀不下老奴是来向你贺喜的,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童贯谄媚道。
“喜从何来来?难道你已经收复大同府了”赵佶看了童贯一眼兴奋道问道。
童贯没有吱声,只是向四周看了一眼,赵佶会意令众人退下,童贯跪在地上道:“请陛下赎罪,老奴并没有收复大同府,但是老奴探得一个惊天秘密,它关系我们大宋的命运。”
赵佶听后十分不悦道:“没收复大同府还有脸面见朕,当初你出征时是如何在朕面前夸下海口的”。
“陛下老奴没有收复大同府是有原因的?”通关连忙辩解道。
“什么原因,今日你说不出个子丑寅某来,朕一定治你欺君之罪”赵佶道。
“陛下宗涛已经向金国投降,大同府已经属于金国的领土了”童童贯为了活命不得不胡编瞎侃起来,反正赵佶又不知道事实情,无从对峙。
果然赵佶听后毛笔不经意间从手中滑落,他怒道:“宗涛这个乱臣贼子竟然向金国投降,朕一定要诛他九族,诛他九族”赵佶双手颤抖,语气中十分愤怒。
童贯看到赵佶十分生气知道自己的小命暂时保住,他继续道:“陛下原本老奴率领10万精兵已经长驱直入,已经攻破大同府的南门,但是面对宗涛和金军的夹击,不得不退回,所幸的是陛下圣明,将士们英勇,这次出征几乎没有伤亡”。
“童爱卿你是如何知道宗涛已经向金国投降,按理说这件事是机密,岂会那么容易泄露出去呀?”赵佶从愤怒中清醒过来问道。
童贯早就想好对策道:“陛下老奴暗中派人潜入大同府,亲眼发现宗涛和金人使者签订的协议,宗涛向金人提供粮草,金人则向宗涛提供白银,骏马,铁器,若然后金兵便撤退,宗涛自始至终都没和金人交锋一次”。
“岂有此理宗涛竟然向金国投降,真是气煞朕也,气煞朕也”赵佶听后再也压抑不知自己内心的愤怒,他现在最担忧的事情就是一旦宗涛和金人结盟那么他以前和金国的联盟还算数吗?金兵会南下入侵大宋吗?大同府可是大宋北方的屏障呀。
童贯看出了赵佶的担忧,便献计道:“启禀陛下,老奴有一计可以破坏宗涛和金人关系,使金人厌恶宗涛”。
赵佶连忙问道:“爱卿有何妙计?尽快说来”。
“陛下你可以下旨给宗涛封他为太原,大同二的府府尹并将赵婷公主下嫁给他,”童贯道。
“童爱卿你是不是糊涂了,如果将太原,大同两座重镇都封给宗涛岂不是助长他的实力,还要把妍儿嫁给他岂不是太便宜了他”赵佶质疑道。
“陛下无需担忧,陛下虽封宗涛为太原府府尹但有名无权,将公主嫁给宗涛,即使陛下不下旨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吗?这样做是让金人看看,宗涛已经贵为驸马皇亲国戚了宗涛其实和我们大宋是一条心的,他会站我们大宋还是金人那边一目了然了”。
“果然是好计谋,这样就能离间宗涛和金人的关系了”赵佶一扫刚刚的郁闷便哈哈大笑起来道。
大同府宗涛聚集众人商议如何在短时间内建设大同府毕竟金人很快就要南下,刚刚和金兵的战争丝毫没有伤害到他们的筋骨,他们很快就会对大宋发动新一轮的进攻。
宗武建议道:“公子自从上次庆祝大会举行后你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逐日增加,百姓们踊跃参军,捐款支援我们的工作,所以我建议先招募士兵进行训练应对即将来临的大战,毕竟我们现在的兵力只有4000还要防守大同,太原两座重镇,确实有点捉肘见襟了”。
“公子招兵和大同府的建设应同时进行,如果一旦招募青壮年为兵,那么城中建设及农业生产势必受到影响,现在劳动力缺乏,所以我建议招募的新兵一边进行城中建设,一边训练至于那些老兵则实行屯田制,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和政府的财政负担”诸葛明道。
诸葛明的意见比较中肯,现在宗涛拥有太原,大同二州,所辖地域很大,但人手不足,一旦发生战争一定出现会顾此失彼的局面,更何况大同府刚刚经历战乱,城外的百姓流离失所,城池破败,田园荒芜,民生凋敝,如果不处理好内部问题何谈发展,壮大?贸然征兵一则使天地丧失了很多劳动力,二则又需要拿出很多粮食,银子养兵,这无论对百姓还是官府都是百害无一利的。
“士兵屯田会不会影响士兵的正常训练呀?”宗涛疑惑道,毕竟在他心里他更希望士兵成为职业军人,一会是士兵一会做农夫这种情况在大宋还没出现过,是否会引起士兵的不满。
“公子请放心,将士们农忙屯田农闲操练不仅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训练反而更有助于军民一体,增加军民感情”诸葛明道。
士兵屯田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不仅让士兵可以自给自足,更能减轻百姓的赋税,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局面,让士兵给老百姓作出表率,官民一心,一律平等。
鉴于目前大同府的状况及未来即将发生的战争宗涛下定决心,大刀阔斧实行改革,他将首先征用5000亩荒地作为士兵的屯田,然后将城中的土地进行丈量,合理公平的划分给百姓,务必使每个百姓耕着有其田,他又拿出一部分银子,购买种子,耕牛,农具发放给百姓,供他们免费使用,从太原府征集一部分富有经验的农村来传授经验,这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热情,宗涛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更进了一步。
于是一场热烈的大生产运动热烈的在大大同府进行着。
不久赵佶的圣旨下达,只见传旨太监战战兢兢的来到宗涛面前,宗涛脸上流露出厌恶的表情,原本他想将传旨太监赶走,不想理会赵佶的圣旨。
诸葛明建议道:“公子毕竟是赵佶钦点的状元,大宋的官员,现如今赵佶敕封我们何乐而不为呀!”。
宗涛勉强问道:“皇帝有何旨意?”说罢便和诸葛明一起跪下。
“圣旨到,宗涛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宗涛乃国之栋梁,虽遭陷害,不夺其志,,以5000兵力抵抗金,霞数十万大军,为大宋守护好北边的门户,劳苦功高,朕封你为大同,太原,两府的府尹,将赵婷公主下嫁给你,令你们择日完婚”。
宗涛听后连忙谢恩,传旨太监笑呵呵道:“恭喜宗大人,短短时间内成为封疆大吏,国之栋梁,陛下十分看重你,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为我大宋作出更大的贡献”。
“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我宗涛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宗涛沉声道。
传旨太监尴尬道:“老奴这次封命前来一则传达皇帝的圣旨,二则想见见公主殿下,老奴在临行前,皇帝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和公主殿下叙叙旧,老奴可是带了皇上的口谕和问候”。
“既然皇帝如此挂念公主,本官乐意成全,来人呀,带公公去见见公主殿下”宗涛命令道。不久下人将传旨的公公带了下去。
宗涛郁闷道:“赵佶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他明明最忌讳我,恨不得将我置于死地而后快,为什么突然隆重的封赏我?”
“公子封赏你是假,于致你死地是真,这就是一个陷阱”诸葛明道。
“先生此话怎讲?”宗涛急忙问道。
“公子你以区区不到10000士兵击退金,夏,宋40万大军,使童贯无功而返,他为了活命故意诬陷你已经归顺大金了”诸葛明分析道。
“如果童贯诬陷我归顺大金,那么以赵佶的脾气一定会号召天下士兵讨伐我,为什么不仅不讨伐我,反而厚赏于我?”宗涛反问道。
“这是童贯的高明之处,他抓住赵佶害怕金兵的心里,害怕你和金国联合攻打大宋,于是他使了一个离间之计,让天下人都知道你宗涛是赵佶敕封的大同,太原两府的府尹,是大宋的驸马,一定会和大宋站在一起的”诸葛明道。
“哈哈,这次真是要多多感谢童贯呀,没想到他真是神助攻呀”宗涛高兴道。
“公子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则是我们治理太原大同两府名正言顺,公子再也不用背负奸臣的恶名,坏事是赵佶将公子树立成了一个靶子,我们现在虽时都有可能遭到金兵的再次打击,这对我们的发展十分不利”诸葛明道。
“童贯真是老奸巨猾呀,但是他做梦也想不到金兵一时半会不会再来侵犯大同府了,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梦魇”宗涛自信而又霸气道。
诸葛明对宗涛对事情的把握佩服的五体投地,他总能化劣势为优势扭转战局的。
在下人的通报下,赵婷很不情愿的接见了传旨的太监,传旨太监行完大礼便哭泣道:“公主殿下,皇帝让老奴给你带话,皇帝的身体日渐衰弱,十分想念你,希望能见她一面,他以前误信奸臣之言,陷害忠良,现在他知道错了,他知道宗大人是大宋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呀,所欲他已经将您下嫁给宗大人,让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传旨太监声情并茂的讲着,一把鼻涕,一把泪,赵婷也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父母无论做错了什么,做子女的也不应该记父母的仇,心中怨恨他们”。
赵婷将传旨太监扶起,然后讲述这段时间以来发生的种种一切,并承诺会回京看望父皇的。
传旨太监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泪流满面,为赵婷的遭遇感到心痛内心则是无比喜悦这次出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和赵婷叙旧完毕后,传旨太监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他告诉宗涛想视察一下大同府,这里毕竟是辽人的领土,现在总算回到大宋的怀抱里,他想看一下这片土地。
宗涛看出传旨太监的想法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他向宗武使了个眼色,宗武会意带着传旨太监在大同府城内四处转悠,宗武专门捡偏僻崎岖的小路走,传旨太监所看到都是满目疮痍,破败不堪,毫无生机,百姓面露基色,枯瘦如柴,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士兵和农民傻傻的分不清,居然在荒郊野外开荒种地。
传旨见目的已经达到后便装作双腿发软,下令停了下来,打道回府。在大同府没几日传旨太监便急匆匆的回京复命,这次他收获颇多,一定会令赵佶感到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