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宗涛他们兵分两路三路,第一路刘玄独自一人去大佛山见他的师兄杨再兴。
第二路宗涛带着宗武、申屠博及几个精壮的宗家军去太原府见耿忠请求他的帮助。
第三路宗阳、宗文率领剩下的士兵坚守太谷县城池防止土匪攻城。
刘玄来到大佛山后杨再兴热情的招待他,刘玄道:“师兄对不起我本应该刚到太谷县就来拜会你,奈何公务繁忙拖延至今,望师兄不要怪罪”。
杨再兴道:“师弟在宗大人麾下已是官府之人有诸多不变,我岂能不理解,你能抽空来看我,我心里很是高兴,今天我们定要大喝一场,来个不醉不归”。
刘玄道:“我来有重要的事情和师兄相商,只要师兄答应我的事情,别说喝一场就是喝十场也无妨”。
杨再兴问道:“师弟来此所谓何事”?
刘玄答道:“我来此一是来看望师兄毕竟我们多年不见今日多和师兄叙叙旧;第二我希望师兄能率领手下归顺宗大人将来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杨再兴怒道:“归顺官府,辅佐昏君,此事万万不可,休要再提”。
李璇急道:“师兄这是为什么”?
杨再兴答道:“想我杨氏一门忠烈,忠君爱国,男丁死绝,满门全是寡妇,然而我杨家大败辽兵后,皇帝立即罢了我们的兵权,我的太祖,父亲都是死于昏君佞臣之手,宋朝已经病入膏肓,大厦将倾,奸臣当道,我怎能还要走我父辈的老路”。
刘玄辩解道:“我家公子宗涛乃太谷县县令他与一般官员不同,他一心为民做主,打击富豪恶霸,维护盐价,勤政爱民,购粮赈灾,缴匪安民,深的百姓的爱戴,如果师兄能在他麾下效命定能一展才华”。
杨再兴道:“宗县令的确是个好官,他的所作所为令我十分钦佩然而他是个文官,自古最忌讳文臣制约武将,况且他现在能否斗得过凤凰山的土匪尚位可知”。
刘玄跪道:“师兄宗大人虽是文官但其武功高强,智谋超人,器宇轩昂而且素有大志,还望师兄能归顺他,他绝对不会辜负师兄的”。
杨再把刘玄扶起道:“宗大人他会武功?如果他敢亲在上山与我相见,我会考虑归顺他”。
刘玄道:“此言当真,我定会说服宗大人上山与你相会的”。
另一方面宗涛带着宗武、申屠博及几个精壮的宗家军去太原府拜见耿忠,当他递上名帖后耿忠热情的接待他们。
宗涛开门见山道:“耿大人我太谷县深受土匪之患民不聊生,我想剿除土匪奈何兵力不足,希望耿大人能施以援手,本官万分感激”。
耿忠道:“宗大人不是本官不帮你,土匪有5000兵力个个身强力壮,我的士兵不足,缺乏训练,不是土匪的对手况且调动兵马需要兵部的令牌,下官实在是爱莫能助”。
宗涛一听心里不悦道:“耿大人你我同是朝廷命官,保护百姓,剿除匪患是我们的职责,何必如此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这里有兵部尚书王大人的令牌,耿大人可以派兵了”。说完宗涛掏出令牌递给了耿忠。
耿忠仔细看了几遍心中暗道:“宗涛怎么有兵部的令牌?我怎么没得到命令助他剿除匪患”,于是笑道:“既然宗大人有兵部的令牌下官自会派人助宗大人剿匪的”。
宗涛道:“多谢耿大人相助”。
当耿忠看到宗武及几个精装的宗家军时感慨道:“宗大人虽是文官但治军有方,属下个个是虎狼之师难怪能以区区100士兵剿灭300土匪,今日一见宗家军果然名不虚传”。
宗涛笑道:“耿大人过誉了,我相信有耿大人的帮助,我们定能早日剿除土匪的”。
当宗涛他们从耿府府出来时,申屠博低声道:“公子你有没发现这个耿大人说话阴阳怪气,态度怪怪的”。
宗涛问道:“申屠先生发现那里不对劲?不妨直说”。
申屠博道:“耿大人根本没有剿匪的心思,当我们拿出兵部的令牌时他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他只是暂时勉强接受命令,剿除匪患是一件坚决的事情绝不能有半点犹豫”。
宗涛道:“听申屠先生的分析,耿忠的确不可信,这也是我急于收服大佛山义匪的原因,有时候绿林好汉比官府更靠谱”。
申屠博道:“公子果然高瞻远瞩,但不知刘玄劝降杨再兴怎么样了”?
宗涛笑道:“杨再兴是一个忠义之士武功高强得到家传枪法的真传,但他对大宋的统治者尤其是文官并不感兴趣,劝降他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申屠博道:“公子我们回太谷县衙还是去大佛山?”
宗涛道:“知我者,申屠先生也,我们去大佛山会会杨再兴”。
他们在去大佛山的路上遇到了刘玄,只见刘玄沮丧道:“公子属下没完成任务甘愿接受惩罚”。
宗涛笑道:“刘兄不辞劳苦独自一人上大佛山为我劝降杨再兴,哪来的过错,你且把杨再兴的要求说说吧”。
刘玄惊奇道:“公子果然高明,未卜先知,我师兄他希望公子您一人上大佛山和他见面”。
刘玄话刚落就遭到宗武和申屠博的反对,他们认为杨再兴虽是义匪,然而毕竟自由散漫惯行事完全凭个人喜好,害怕一不小心杀害到宗涛。
宗涛微笑道:“杨再兴此次邀请我上山目的是考验我,如果我害怕不去赴约白白的浪费一次收服他的机会,再说杨再兴为忠烈之后行事光明磊落绝对不会伤害我”。
听到宗涛合理分析,他们同意了宗涛一个人前去赴约。
宗涛命令宗武、刘玄、申屠博他们在大佛山下等我,他独自一人上山。
沿途宗涛仔细观察了大佛山地形,大佛山地处太谷县城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上面有房舍,果然是屯兵的好地方,宗涛下定决心一定要收服杨再兴。
宗涛来到山顶的校场,发现了杨再兴正在练习射箭,周围围观了很多小喽喽,时不时为杨再兴精妙的箭术发出喝彩声。
当杨再兴收到宗涛到来的消息,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向宗涛施礼道:“草民杨再兴参见宗大人”,说罢弯了弯腰。
宗涛微笑道:“杨将军无需多礼”。
杨再兴诧异道:“在下并无官职哪来将军之衔”。
宗涛道:“在本官心里你就是个将军,即使现在不是将来也是”。
杨再兴听后笑道:“宗大人单凭这些奉承的话是收服不了在下,若要想使在下心悦诚服的归顺,宗大人需要拿出真本事”。
宗涛笑道:“杨将军你想和本官比什么?”
杨再兴兴奋道:“宗大人果然爽快,在下斗胆想和宗大人比射箭”。
宗涛笑道:“可以,不知杨将军怎么比”?
杨再兴道:“距离此处30米处有一个桩子,每个桩子上有一个木板每个木板上有个点,每人射3发箭,谁离木板上的点最近谁赢”。
宗涛笑道:“可以,请杨将军先来”。
杨再兴一把抓住弓,拿出箭,毫不费力的拉起弓朝木板射去,一支箭快速的朝木板飞去正中板心。
周围的喽啰发出欢快的呼声,杨头领好棒呀!如此三箭皆中板心,喽啰们的欢呼声一波高过一波。
杨再兴射完箭把弓交给了宗涛,他心里暗道杨再兴果然弓箭娴熟不愧为名将之后,倘若要和他射的一样准岂不是显示不了自己的手段,我一定要比他更高明。
宗涛深吸一口气尽全力拉开大弓朝木板射去,只见箭快速的朝木板飞去,然后穿过木板上的圆点掉在地上,楼罗们发出嘲笑声,宗大人好逊呀,连我射的准的没有。
当我第二箭第三箭射完后,还是一个箭都没在木板上,喽啰们起哄道:“宗大人输了,请宗大人下山吧,再也别劝降我们大头领了。
杨再兴看了看宗涛然后走到木板旁边仔细检查了一遍宣布道:“宗大人这一局,你赢了”。
此言一出众喽啰吃惊问道:“大当家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明明宗大人一箭都没射中,怎么会是你输了?”
杨再兴解释道:“宗大人不仅箭箭正中靶心,而且天生神力每次射出的箭都从同一个洞出去,所以箭没在木板上”。
众喽啰听后感到不可思议,宗大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宗涛微笑道:“刚刚若非杨将军先射,本官不能将木板射透,此局本官胜之不武,如果杨将军不服,我们可以在比其它的”。
杨再兴道:“虽然刚才一局在下甘拜下风,但是在下想和宗大人比试武功,不知宗大人可否赐教?”
宗涛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他们二人在一块空旷的演练场比试枪法,杨再兴的枪法得到祖传宗涛不敢大意,小心应付。
只见他的枪法犹如猛龙出海向宗涛攻来,他挡、躲、借、用都用上,游刃有余,大大出乎杨再兴的所料。
杨再兴心里有一丝慌乱,假装溃败,眼睛斜视注意宗涛的一举一动,宗涛知道他用的是杨家的绝招回马枪,但他不在乎,大胆的追了上去。
杨再兴自以为得手,猛然侧身欲偷袭宗涛时,宗涛使出无影无踪步迅速绕到他后面,结果他扑了个空。
杨再兴惊奇的发现宗涛正在他后面用枪指着他的脖子,众喽啰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吃惊。
当他们醒悟过来时求道:“宗大人请不要伤害我们的大头领”。
宗涛放下抢道:“杨将军是宗某敬仰之人我绝对不会伤害他的。”
杨再兴立即跪在地上道:“草民杨再兴今日和宗大人比试大败愿率领大佛山的1000兄弟归顺宗大人,鞍前马后在所不惜”。
众喽啰也立即跪下道:“我等愿意誓死追随宗大人”。
宗涛赶快将杨再兴扶起道:“有杨将军及诸位弟兄的帮助我们定能剿除匪患还太谷县太平。
“杨将军率领兄弟们和我一起下山驻守太谷县防止土匪”。
杨再兴拱手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