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赵佶便和一帮文武大臣商议如何安排宗涛,太师李钢出班奏道:“宗涛乃新科状元又有治理国家大才,若让他担任开封府尹定能拱卫京师一展才华。”
赵佶听后心里骂道:“开封府尹开什么玩笑那可是三品大员是京都所在地,如此重镇怎能交给宗涛。
何况他留在京城朕迟早要戴绿帽子的,他那么年轻俊俏,师师估计对他已经倾心了,不久连身体都会给他,到那时朕岂不成了千年王八万年龟。
李纲竟然推荐他,莫非李纲和他是一伙的,太可怕了,亲王,公主,大臣,状元若是统一战线对朕的威胁太大了,朕一定要对他们各个击破以免后下后患”。
赵佶道:“宗涛初入仕途尚没经验缺少历练,如果此时担当重任其他官员会不服的”。
户部尚书刘芸出班奏道:“陛下目前刑部尚缺一名侍郎,前刑部侍郎李斯因为徇私违法被革职了,微臣观宗大人为人正直,对皇上又忠心耿耿,望陛下封他为刑部侍郎,好让他更好的为朝廷出力”。
赵佶越听心里越不舒服,自从蔡京死后整个朝堂都是帮宗涛说话的人,难道没有一个人明白他的心思,都是一群饭桶。
正当他沉思时突然出现一位大臣只见这位大臣奏道:“启禀陛下,二位大人刚刚所言差矣,综观我大宋自建国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学子没有不经历在地方历练就直接进入中央的,宗大人的确有大才但缺的是历练,是成长的机会”。兵部尚书王杰开口道。
赵佶两眼放光总算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问道:“王大人对安排宗涛有何高见”?
王杰道:“陛下当今我大宋强邻环绕,在边疆交界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这些势力对我大宋的统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陛下需要一位有才能的人前去地方宣扬王化,收服人心,整治地方,使边疆之地重归王化”。
赵佶听后高兴的道:“王爱卿所言正合朕意,不知王爱卿认为哪个地方适合宗涛去”。
王杰沉声道:“河北太原府”。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议论纷纷。太原府地处山西北部西连西夏,北接大辽,如今辽国疆土上金国正虎视眈眈,内部土匪横行,富商肆意抬高物价,经济凋零,政府统治名存实亡。
去那里做官等于羊入虎口有去无回,历任的官员大多死于土匪之手,地方县令为了生存和土匪勾结达成默契,官匪一家了。
统治者也知道那里的情形,他们之所以不管是希望那里作为抵挡外国的屏障。
李纲,刘芸听了王杰的建议立即驳斥道:“陛下若让宗大人去那里便是死路一条,那里民风剽悍,土匪横行,宗大人拿什么保境安民,那什么整顿经济教化万民”。
赵佶听后怒斥道:“那里若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还让宗涛去干吗?在危难之中方能为国出力,建功立业的”。
赵构在一旁摩拳擦掌,想要为宗涛求一个肥缺,被赵佶打断道:“朕意已决不要再议,来人呀,传朕旨意,宗涛虽为新科状元,搬倒奸臣,拯救公主有功,但其竟然公开赌博,嫖娼有伤风化,有违官体,故封宗涛为河北太原府太谷县县令,去太原府赴任,望其在地方历练,不要辜负朕的一片苦心,准其十日探亲假回家探望老父”
当宗涛接到圣旨时心里无比高兴,其一:河北太原府离磁州就几百公里的路程,不算太远,能够回家探望老父毕竟一年多没见过他了。
第二总算可以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了,这里真是龙潭虎穴,几经生死差点小命都没了。
宗涛和申屠博商量接下来怎么做,申屠博分析道:“公子虽然得到皇上的圣旨出京,但离去的路上充满危机,公子早做准备”。
宗涛听后心里一颤,金国吃了那么大亏绝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的,在去太原府的路上肯定危机四伏。
绝不能因为这小小的胜利而得意忘形,否则会失去理智和判断让敌人有机可乘。
宗涛问道:“先生怎样看待皇上放我离去这件事?”
申屠博想了想道:“皇上让公子离去一是害怕公子和康王、公主以及李纲、刘芸等人联合这样不利于皇权的稳定,第二公子你英俊潇洒年轻有为,想必已经让师师姑娘倾心了,皇上对此很忌讳所以一定把你放出京城”。
宗涛听了申屠博的话额头上惊出一头汗,心里暗道“我怎么那么大意已经触犯了赵佶的底线了他会不会暗地里对我下手。”
宗涛问道:“纵然皇上对我有顾忌也不会直接提出把我流放到太原府,那个地方的情况况皇上心里清楚。莫非有人向皇上推荐我去哪里当官?”
申屠博道:“公子所言有理,此人细深知皇帝的心思,他虽然迎合皇帝,却无形中帮了公子,太原府正是上天遗赠给公子成就大业的地方”。
宗涛低声道:“先生先带着小翠悄悄出城”。
“公子你一个人在京城会不会有危险?”申屠博担心道。
“任命一定,暂时没有危险,你带着小翠乔装打扮前去找宗阳和刘玄,告诉他们把训练好的士卒带到太原府谷阳县,我自有用处”。
申屠博道:“属下遵命”。
申屠博看到我如此决绝佩服道:“公子果然豪气,有魄力,手下佩服”。
宗涛坚定道:“如今我将要龙游大海,行云布雨,忍耐那么久终于要大展身手了。”说罢他们相视一看便哈哈大笑起来。
话说李纲,刘芸一下朝立即前来拜访府宗涛,在他们心里宗涛毕竟是他们的人,他们希望宗涛留在京城助他们一臂之力。
当得知他们前来宗涛立即迎了上去拜道:“学生宗涛叩见二位恩师”。(注:刘芸是副监考老师)。
李纲立即把宗涛扶起道:“我们没能阻止皇上致使你流放到太原府,希望你不要心生怨恨,到那里一心为公,为国家做出贡献”。
宗涛微笑到:“二位恩师放心,不管到哪里学生都会心系百姓,关心民生疾苦,为百姓谋福利的”。
李纲听后欣慰道:“你果然与众不同,宠辱不惊,恩师不如你,哎﹗这次不知问什么兵部尚书王大人为何执意劝皇上让你去哪里?”
涛道:“王大人也许看好学生,给学生建功立业的机会,越是混乱的地方越有建功的机会”。
看到宗涛如此旷达的胸襟,刘芸笑着对李纲道:“宗涛有那么宽广的胸襟,倒把你我两个老头子给比下去了,我们能做的在京城帮他处理对他不利的因素,好让他在那里全心保境安民”。
宗涛立即跪道:“谢谢二位恩师”。
李纲赶紧将宗涛扶起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家寒暄了几句后,宗涛把李纲和刘芸送出府邸,李纲和刘芸刚离去,兵部尚书王杰到了。
宗涛立即去迎了上去,王杰笑道:“恭喜宗大人荣升为太谷县县令,真是年轻有为”。
宗涛微笑道:“王大人何来之喜,太谷县乃大宋的边境,四周强敌环绕,境内民生凋敝,土匪横行,下官到那里没准连小命也不保”。
王杰听了宗涛的回答脸色微微一变道:“宗大人如果你去了一个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如何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就像你留在京城,不仅毫无建树,还处处受制于人,好几次差点死掉,皇上怀疑你,大臣排斥米”。
宗涛听后心里一颤暗道“他居然知道我的雄心报负,他究竟是敌是友?,要不我试试他”。
于是宗涛委屈道:“在下并无大志,更无雄心,只求苟全性命混个一官半职好光祖耀祖,没想到却屡次涉险,王大人可否帮我”?
王杰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道:“宗大人到太原府人生地不熟的,那里治安又乱,一不小心便有生命危险,宗大人想要建功立业首要的保住性命,然后徐图之,宗大人若不嫌弃,我有一手下名叫耿忠为太原府总兵,在太原府有3000驻军只要有他的帮助,剿匪安民便指日可待,到那时宗大人剿灭了匪患定能升官回京,光耀门楣的”。
宗涛欣喜道:“多谢王大人的美意,但我怎么联系上他,又怎么能让他配合我剿匪呀?”
王杰笑道:“本官这里有一块令牌,只要耿忠见到此令牌定能听你的调遣”。
宗涛接过令牌拱手道:“下官谢谢王大人了,不是恩师,王大人可是下官的阅卷恩师”。
王杰听后高兴道:“宗大人是个好学生,将来定能成为大宋的栋梁”。
他们彼此恭维了几句,不久王杰便起身告辞离去。
夜幕降临,一间密室坐着四个人,分别是是大宋的重臣、公孙冉和青龙他们,公孙冉开口道:“大人为什么不阻止皇上派宗涛去太原府做官,他去那里对我们大金国的威胁更大,我们何不在京城除掉他?”
只见这位大臣答道:“除掉宗涛绝非一件易事,我们前几次屡次失手,可见此人智谋超群,如果他死在京城定会引起皇上的怀疑,到那时我们将很被动,我们可以在他去太原府的路上伏击他,即使不成功,他也会在太原府被除掉的,那里已经布满陷阱,任何人到那里都会无计可施,束手就擒的”。
“哈哈,大人果然好计谋”公孙冉赞道,这次我们一定要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