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吃。
说实话,朴质归朴质,但入口却没有那种贫乏之感,反而因为这其中不知加了些什么东西,每个人送来的元宵,好像味道都有些不一样。
但要说哪里不一样,又都好像一个样,倒让顾苏落觉得稀奇。
出了正月十五,这个春节便算过完了。
城里的百姓开始将挂在屋门前的红灯笼收起来,准备明年再拿出来用。
响齐了整个新年的鞭炮声也渐渐开始消停。
整个新年萧铭玉都在山梁陪顾苏落度过,仿佛与漠北开战已经是很久的事一般。
刘文刀在早些时候已经被调回宁骁军,如今负责随身保护顾苏落的,又变成了离白。
说来,离白原是萧铭玉的贴身护卫,从前都是形影不离的跟在萧铭玉身边,哪怕就是打仗,离白也会跟着去。
如今派他保护顾苏落,顾苏落总觉得,对离白来说有些大材小用。
只不过这话,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到底是没有跟萧铭玉提。
转眼,二月二,龙抬头。
山梁没什么喜庆的节目,百姓们多是在家中烧柱香,拜个佛,再有心一点的,在家中准备一顿好些的饭菜,仅此而已。
城里的百姓安静,顾苏落窝在府中也安静,上次说要拿羊绒做几套衣裳,那天刚说完她就已经安排上了。
她还要怀上十个月才能把孩子生下来,到那时已经是夏天,用不上冬衣,所以现在缝制的是萧铭玉的衣裳。
第530章 漠北议和
萧铭玉不会做针线活,也不会刺绣,所以顾苏落做时,他就乖乖在一旁打下手,要针就递针,要剪子就递剪子,还有什么穿针引线,固定线团那样的活,自然也是他包揽的。
两人就这么坐在厅堂前,面对着门口,顾苏落低头专心的缝着,萧铭玉就一脸好奇的看着,远远望去,便似一幅画般,宁静且美好。
只不过,这份宁静,被一个从回廊匆匆过来的婢女打破了:“王爷,娘娘,尧将军到!”
顾苏落跟萧铭玉齐齐一愣。
顾苏落好奇:“你把尧将军调回来的?”
萧铭玉摇了摇头,顿了顿,又说道:“寻常都是以书信传令,尧都亲自前来,恐怕是有什么要事。”
“王爷猜得不错!末将可带来了个好消息!”萧铭玉的话落,尧都那浑厚的嗓音就传了进来,随着那沉重的脚步声,尧都刚迈步进来就抱拳行了个礼:“末将见过王爷,见过娘娘。”
“尧将军远从军营而来,快免礼。”顾苏落笑着,将手里的针线卷了卷:“尧将军定有重要的事要与王爷商量,你们聊着,我去给你们沏壶好茶。”
“不不不!”尧都忙摆手:“娘娘有了身孕,莫要费心,说来这是件喜事,娘娘不妨也听一听。”
顾苏落愣了:“尧将军知道?”
“哈哈哈!娘娘给王爷送去书信的时候,咱几个刚好在呐。”
“……”顾苏落脸颊一红,看了一眼萧铭玉,怎么说都是她与他之间的密信,好歹一个人躲起来看啊。
萧铭玉“咳”的一声,抬眸:“可是漠北有了新动静?”
“不错。”尧都从怀中拿出一纸文书,一屁股坐在桌前:“王爷您看看,这是漠北皇室派人送过来的文书,说什么,要派使团过来,与大宁商讨议和。”
顾苏落又怔:“议和?”
“就是让咱们把漠北的三座城还回去!”
议和,不过是划北寻的由头罢了。
这种时候议和,大宁若是同意,刚抢过来的三座城,怎么都要还两座回去以表诚意吧?
漠北要是再狮子大开口些,说不定会借着这个由头,让他们把三座城都吐回去。
尧都这么一说,顾苏落顿时领悟,笑了:“漠北战败,大宁牺牲了多少将士才夺了他三座城,怎么可能还回去?”
漠北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可大宁同不同意又是另一回事。
“哈哈哈!所以末将才觉得这是喜事,漠北那老什子,简直不知天高地厚!输不起,我呸!”尧都眉眼止不住的高兴:“刚收到消息,末将就马不停蹄的赶过来,高兴是一回事,也想请示王爷,这‘议和’该不该接。”
萧铭玉正拿着漠北送过来的文书看着,文书上盖的是漠北皇室的皇印,文书上,写的是议和,并非求和。
虽有一字之差,可意思却大不相同。
求和,是承认自己在这场战役上败给了大宁,过来求订和平协议,议和,是仍旧将自己摆在与大宁同等的位置上,与大宁商议两国日后的和平。
那议和的理由自然也是冠冕堂皇,什么为了百姓着想,什么大宁乃是大国,既然是大国便要有大国的风范。
这文书刚寄过来时,可气坏了宁骁军中一众军将,难为尧都还笑得出来。
听到尧都的话,萧铭玉把文书缓缓放下:“议和是假,救他们的主帅是真。”
“嗯?”尧都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不相信的拿起文书又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