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医生没好气地说:“我家那口子也这样,之前喝多了就,身上热,衣服上又是汗又是呕吐物的,自己进屋洗澡去了,结果在浴缸呆了一晚上,发了高烧前两天才好,你回去也注意着点啊。”
艾小安没啥照顾人的经验,傻乎乎地点点头,扶着他回到酒店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
灯火未熄。
苏入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到现在都没睡着。
她满脑子都是白天看的新闻报纸,还有上面下达的政策。
最近物价疯长,整个市场都乱了。物价在市场的调增下上涨,引起了剧烈的抢购风潮。
比如火柴吧,这三天竟然一下卖出去了三千多万盒。
四月份的库存,五月份新生产的,都销售干净了。
报纸上还报道了她隔壁的一户居民,一口气就买了两百盒火柴放在家里。
同样的大抢购在各行各业频发,可各行各业的生产又完全跟不上,导致了商品供货严重短缺,而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商品价格上涨:供销社里没有火柴能卖后,打火机的价格翻到了原先的三倍!
再这么下去,别说这些东西了,连肥皂、毛巾等生活日用品,也会渐渐没人用得起。
到时候,真就乱了。
为此,苏入夏和其他领导已经连续开会数天,想要讨论个政策,可始终没有个结果。
咋办?
作为领导的苏入夏,头疼的要命。
直到四五点,她才打盹了一会,七点半赶到市政时,有个手下急匆匆的报告了一起事件:今早两个居民为了抢最后一块便宜猪肉时,大打出手了。
八点钟,苏入夏就被紧急叫去开会了。
会议内容无非就是那几项,出台政策,严令限制价格上涨。
可这玩意之间也限制过几次,根本不管用。
苏入夏听着困乏,都有点打盹,最后会议才提出了一项新的企划:就是鼓励大家存钱!
让银行回笼现金,放贷给企业增加生产效率,来抵消通货膨胀导致的供不应求。
这样一来,大家手里现金少了,都存进银行了,也不会哄抢东西。
再者,市场上货物多了,就避免了进一步涨价。
一举两得。
但问题是,物价飞涨的时候大家都普遍认为存钱不如存物,只有去银行取钱的,谁会去银行存钱?
对这个问题,提出此建议的领导也有想法,提议说:“可以搞活动,吸引群众存钱。比如存到多少,就赠送一定的物品,我想过了,现在周遭最火热的产品,就是家电,比如彩电、冰箱!”
“很多家庭,为了一台彩电能存一两年的钱。”
“只要他们肯存定额,到时间咱们就赠送彩电冰箱,或者相应的打折券,应该能一定程度地抑制通胀。”
“虽然也是螳臂当车,但在燕京新的政策传出之前,咱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减缓本地的物价动荡。”
领导说到这,看向了苏入夏:“我想过了,当前市场上最火热的彩电产品,巧了,就在咱们荀州。小苏,你是从那出来的,这件事我想交给你去办,跟他们岳坪集团的老总商量商量,他叫什么来着?”
“李文博。”
苏入夏艰难地吐出这个名字:这个她再也不想提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