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回办公室的路上,冯健像狗腿子似的,给两人开路。
钱文功看着这一幕,眉宇间露出笑意:不愧是李文博,待人做事,也比那些发了横财的暴发户,强得多。
李文博对待冯健的态度,让钱文功更加确定他出身不凡。
时代造就富商。
八十年代有很多胆子大的,成了暴发户。滨海镇上也有不少,不过各个心高气傲,得罪了他们的,他们都会忘死里整。
哪个,有李文博这种肚量?
钱文功更知道,冯健有了这次教训,以后李文博找他做事,恐怕会轻松多了。
回到办公室,冯健也很殷勤的给两人搬凳子、那图纸:“钱厂长,这就是李先生带来的图纸,绝对是天才创意。
李文博画工很差。
但图纸要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晰。
钱文功仔细看了一遍后,点上根烟沉默良久,皱眉问:“文博兄,这创意,是你自己想的?”
李文博没回答,吐着烟问:“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
钱文功点点头:“以前自行车都是用来载物,运货、运粮。我们生产的二八大杠,就是典型的重载自行车,你拿来的这份图纸,不管是轮胎大小的改动,还是坐垫的改动,都是冲着载人去的。”
“这种车,肯定会受学生和女性的欢迎。”
钱文功下了结论:“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在逐步改善,这种自行车将来会有很大的市场,不过......”
李文博干笑一声:“不过咱们滨海没那么多需求,对吧?”
钱文功点了点头。
看来李文博早就考虑好了一切。
李文博弹了下烟灰,笑道:“我也没指望要求靠这个赚多少钱,六七百辆,就够了,卖给学生。”
钱文功皱眉:“你、你这车的创意这么好,就只卖六七百辆?”
“这可不是我的创意。”
李文博干笑:“国外已经有类似的自行车了,而且山地车、变速车,也在研发中。明珠、燕京,也应该有几辆出现了,只是滨海这种小地方,还没有而已。”
“哈哈哈,你果然知道。”
钱文功哈哈大笑:“文博兄,见识匪浅啊。”
李文博打了个哈哈:“电视上看的。”
他图纸中设计的自行车,是他从后世记忆中带回的。
李文博也没有贪婪为自己专利的心思,他只是想钻和张恒德合同的空子,赚点小钱,直截了当的问:“能生产吗?”
“能。”
钱文功点点头:“需要多少?”
“六百辆。”
李文博比了个六字,又说:“老钱,我劝你也囤一批,将来,这种车会火的。”
“那就借你吉言。”
钱文功呵呵一笑,又问李文博还要不要二八大杠的车型。
李文博又要了三百辆,示意钱文功这三百辆还是走王同水的账头。
他可不会顾着自己赚钱,就忘了王同水。
钱文功点头应允,找技术工来看了图纸:一辆车零件,得多少钱。
技术工研究了一下午,最后给出了结果:坐垫和坐杆造价都要更高,尤其是坐垫,换了材质,需要外包。
给李文博一辆零件的价格,是七十五。
敲定这个价格后,天已经黑了。
李文博也提出了告辞。
晚上七点,李文博才回到职工大院,刚进门,就见院里很多人,都用特异样的目光看他。
本来天刚雨后,不少人都在院子里乘凉、闲聊,但见李文博走过,一个个都闭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