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都市工商局局机关及所属2个直属工商分局工作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办事员,在银都市工商局众多的福利待遇中,首当其冲的待遇就是公务员行政职称及事业单位的办事员职称的评定,事业单位的办事员职称的评定参照公务员行政职称的评定,具体细节就不详述了,银都市工商局公务员行政职称的评定是从1998年开始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一般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职称的等级从下至上有:办事员、科员、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国务院总理,行政机关公务员从进入行政机关开始,一般是办事员,1年后可以评定为科员,从科员到副主任科员就要进入漫长的工作历程,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职称可分领导职务的和非领导职务的,领导职务就是按实际任职岗位的行政编制等级的职称,非领导职务的行政职称等级就是非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行政职称评定等级,非领导职务的行政职称又可分为占行政编制的和不占行政编制的,讲银都市工商局公务员的行政职称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评定过程中就更加地复杂了,有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感觉。
银都市工商局各任行政领导为了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会实行一定的评定方法,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行政职位就不用说了,古话说:“一朝皇帝一朝臣”,现在的行政机关领导不能这么说,但一般也会用自己好用、喜欢用的中层领导干部,非领导职务的行政职称的评定,一开始实施的占行政编制职数的,在银都市工商局当了正股级科所长的都可以评定为副主任科员,当了中层副职的领导干部8年以上都可评定为主任科员,连续任股级科所长10年以上的副主任科员可以评定为主任科员,后来发展为在银都市工商局大学本科毕业工作8年以上的,成绩突出的可以评定为副主任科员,给银都市工商局局领导担任文秘工作4年以上,成绩突出的,可以直接评定为副主任科员,不在上面几种情况内的,60后出生的一般科员的公务员,只能在不占行政编制职数的行政职位等级评定,连续工作满20年的科员,可以评定为副主任科员,2013年至2014年有一段时间,因为银都市工商局白鹭区工商分局、江汉区工商分局,万胜区工商分局等单位老工商、老同志提意见,银都市工商局实施连续工作满35年的一般副主任科员的公务员,可以评定为主任科员,其他的一般副主任科员的公务员,都要等到退休前,评定为主任科员,然后马上退休,这样就不占银都市工商局主任科员的职数,这就是银都市市级工商局行政职称的评定现状,基本上还是遵循,机会是留给努力工作的人,留给始终坚持不懈追求的人。
国家行政机关的级别越高,行政机关的首长的行政职务级别也越高,所处行政机关一般公务员的行政职称的级别也越高,行政机关公务员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就是,常言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一往无前地努力工作,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银都市工商局机关及所属2个直属工商分局工作的职工,另一项福利待遇就是职工分房,银都市工商局的职工分房是分几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8、90年代的银都市工商局里建房分房阶段,当时银都市工商局里的办公人员较少,银都市工商局里建了两处职工用房,据说开展建房工程时,因为建房工程承包等事项,还发生2名银都市工商局办公室的办事员,因为受贿而遭受法律惩处,被判缓刑,当时分房是经过银都市工商局办公室操作的分房评分,再进行分房的,局长享受70平方,处长享受60平方,一般办事员享受50平方,职工分房的套路是处长3、4层,局长5、6层,一般办事员“顶天立地”,不是一层就是顶层,因为一般办事员相对比较年轻,更可以接地气。
第二个阶段是职工联建房改私有住房,21世纪初,2002、03年银都市工商局从银都市职工住房联建委,拿了2个地块的房产,动员银都市工商局的职工一起购买,银都市工商局干校的候智维在具体负责的,说银都市工商局这次分房后,以后就不再分房了,要购买的职工先交1万元预付款,而且银都市工商局单身个人职工也可以全面积分房,罗良也被忽悠进去了,罗良本身只享受70平方分房待遇,这2块房产都是“三不靠的房产”,一不靠近单位,二不靠近市区,三不靠近学校,等罗良发现已经晚了,因为小孩要在市区读书,这样的房子离市区远,不能正常使用,罗良想退回购房预付款,等以后有机会再分房,银都市工商局干校负责分房工作的候智维说,这样要经过银都市工商局局领导的同意,并写以后不再要求分房的保证书,看这么麻烦,罗良也就认吃亏算了。
第三个阶段是2004年银都市工商局在市区和一外资公司联合开发的商品房,一楼全部是市场的店面,7层顶层住宅全部用于市局职工住房安置,面积有90—160平方不等,银都市工商局后起的中层领导干部和部分局领导、部分未分房的老同志,都在此处购买了房产,该处房产处于银都市市中心,房产位置绝对是好位置,房子质量也好,面积大小都有,就是房子一楼是市场店面有点乱,还有全部是7楼顶楼,楼梯难爬,7楼顶楼的房子,阳光是绝对的好,顶楼露台还能种菜、养花、养鸟,房产可谓功能齐全,缺点就是夏季太热,在家要24小时地开空调,才能舒适生活。
第四阶段是2006年初银都市工商局,从银都市政府拿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的指标,这次是最合算的,大部分银都市工商局新提升的中层领导干部及部分中年办事员,都在这次经济适用房分房中受惠,这次银都市工商局拿的是银都市区康城安居房和万盛锦园经济适用房,房产离银都市中心城区近,房子质量好,面积有都有120、130几平方米,可谓经济又适用。
第五阶段是2007年至2008年银都市工商局从银都市政府拿的极少量的银都市府东路的经济适用房,给极少数的未分到房的银都市工商局中层领导干部,落实分房指标,这些银都市工商局的中层领导干部,一般和银都市工商局局领导个人关系都比较好的,否则,根本享受不到这些待遇,这些房产地处银都市中心地段,房子美观大方,价格相对于银都市同样地块的房产,市场房产价格优惠大,是最经济实惠的。
第六阶段是从2009年开始,在银都市工商局从未分到过房的年轻干部,服从全银都市政府的统一的货币分房安置,根据银都市房产的市场价格,和银都市工商局各个职工未享受住房的面积数,等到该职工退休时,一次享受住房补贴,另外,从新世纪的2001年开始,银都市工商局极大地提高了,银都市工商局所有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数额,对于银都市工商局职工购买商品房,可以提取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商品房的首付,并可申请低利息的职工购房住房公积金贷款,为广大的年轻公务员购买商品房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和优惠。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2013年,全国房地产的价格已经上涨好几倍了,银都市工商局职工分房的分好分坏,直接涉及的经济利益区分也是很大的,除现金安置外,反正时间越往后面,享受的分房待遇越高,享受的利益越大,罗良2002年初在银都市工商局分的“三不靠的住房”,早就被罗良置换掉了,当时卖掉很便宜的,只赚了差价5万左右,之后,为了安置儿子读书,罗良马上到银都市的新城买了一套商品房居住,不过如果能等到现在,那些“三不靠的住房”也发展起来了,价格也涨了不少了,可是不能使用起来的房子,怎么可能留到现在呢?罗良要是能预料到银都市现在的发展,当时的房子也不会置换掉了,再说整个社会都在发展,银都市周围的一切,也都在发生改变,谁又能准确预料未来呢?
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