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季世华歌 > 正文 第十八章 全城呐喊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此物唤作表格,表格计算,确实是颇为方便。”林苏很是认真地说道,仿佛自己压根没有雪藏这东西的心思,也没想到这东西会有那么大的作用,那表情,很真诚,就像个入世未深的纯洁少年。

杨贤疑惑了,莫非是自己想多了,虽说有些学识,毕竟是个少年啊,这东西,如果可以用到钱粮核算上,用于军队或是官府,一定很方便,减少税收的微小失误,也能减少相关的官员属吏的工作量。

呵,没想到算学对于国计民生,还是有不少作用的。

什么时候得看看那九章算术啊,这是个好东西。

嗯,看来是误会了,应该是这样。

而后,杨贤突然笑了,如同捕捉兔子般猎鹰的眼神射向林苏。

接触这么久,对于林苏,杨贤了解的更多了。

杨贤,也不是好骗的。

似乎空气一冷,林苏觉得自己的脖子凉嗖嗖的,汗,被发现了。

林苏直觉杨贤有些奸诈,这家伙该不是说这东西是哥发明的吧。

林苏却是心里道,哥现在实力不行,杨贤可别说这是哥发明的,虽说确实不是哥发明的。可是在这古代中国,特么的哥就有这荣耀,不想要的荣耀,准确说是烫手芋头,可别坑哥啊。

“林苏,某一定说这是你献的,不能少了你的功劳。”杨贤说的很认真,嘴角却带着笑意,跟这小狐狸过招,有点爽,当我算学懂得不多,不知道这带来的后果啊。

不说发明,直接说献策了。我去,话还可以反着说啊,够狠。

林苏楞了下,心里道:杨贤,你可以的,居然真将我当做这样的人,杨贤怒了:“当某不识得你那些小心思,可是某岂是这样的人?”却是拂袖而走,不过居然隐隐有一丝快意。

林苏自是口里忙道:“对对,仆射明察秋毫,洞若观火,林苏佩服地五体投地,啊......”林苏倒是脸皮不薄,被揭穿了,舔着脸又直接吹捧上去。

杨贤自然是回头瞪了林苏一眼,又转身而走,禁不住心里道,这小狐狸,有点意思。

想来杨贤不会记仇吧,大人物怎么能与小小少年较劲呢?嗯,一定不会,何况,哥只是为了自保而已。那啥,蝼蚁尚且偷生,对不?算了,不管了,啊,还有饭菜没有?

凌晨,视线有些模糊。

不过西面的吴军还未近前,就已经被城中闽军发现了。

自从被训斥、惩罚后,斥候已经加强了对于敌人的监视。

可是,建阳西面的视野较北面更为开阔,汹涌而来的吴军再次给闽军带来了压力。

闽军最大的麻烦是粮食有些不济,泉州兵要急进,带来的粮食也不多,箭矢、石弹等有些不足,与吴军对峙就看谁撑得久,可是吴军破了西面谷口,局势骤变,可以以强兵来攻建阳。

闽军急速做出反应,决定出击。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前来的吴军加上驻留东北面的吴军,力量较建阳闽军、泉州军已经占着优势。如果吴军围困建阳,而不进攻,武器、粮食缺少的闽军恐怕也撑不了多久。关键是原先犄角之势明显已经失去作用,不坚固的城池难守,不如趁着最近闽军士气旺盛,痛击来寇打疼西面吴军,那么东北面观望的吴军失去希望,必然撤退,到时候西面吴军自然也孤军难战,撤军是迟早的事。

杨贤踱着步子,迅速思考了下策略。

只是局势有些不妙,建阳闽军军力损耗过大,很难对付人数远多于己的吴军。而泉州军的策应也不知道到时候能否顺利,能否成功?

战,战不胜,也要战,虽然九死一生,但是若是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缺乏勇气的闽军根本守不了多久,到时候那才是真的败了。

伴随着紧密的战鼓声,战事影响着的心跳敲打着每个人的内脏。

这次可以借着火把估计出,吴军摆出进攻态势的方阵,主要是分左中右三面,铺天盖地而来,视线所及,皆是吴兵,那么地咄咄逼人。

近了,根据斥候的发现,吴军前部依旧是刀盾手,而后长枪兵、弓箭手,迈着快速而严密的步伐,向着闽军推进。浩大的军阵,中央较薄,两翼厚实,显然是想在建阳经过剧烈战斗而有些损坏的北门、南门打开缺口,而中央军力虽薄,却有预备队策应。何况,再薄,对付闽军不强的军力也已经可以了。

城外对阵的闽军实在是有些薄弱,故而也没有前奔攻击吴军,而是形成防御态势的圆形军阵,精锐的老兵布置于前,接着按战力强弱呈梯次分布。仍然也是类似吴军的兵种分布,只不过有城楼弩机、抛石机的支援。

终于开始了接触。

锋利的箭簇群宛如雨幕一般由上倾泻而下,双方都在射击,只不过闽军的攻击力量要薄弱,相形之下显得无力而已,几个回合之后,吴军士气更旺,前锋部队如同利锥狠狠扎进闽军的军阵。

盾牌撞击在一起,刀枪碰撞声此起彼落。

虽说圆阵防御紧密,但一名闽兵常常是同时面对多个方向的吴兵进攻,而且蜂拥而来,前边士兵就如大海中起伏的一叶扁舟,随时有着倾覆的危险,巨大的压力让人有些站不住脚,阵型渐渐有些乱了。

兵力不足是硬伤。

涌来的吴兵在前锋精锐的带领下,迅速挤进闽军阵中,此时的闽军军阵已成弓形,依赖着城头凶猛的矢石增援,一时支撑住局面。

然而,只是一时。

势若猛虎出笼,一支吴军刀刃如林,如墙推进,很快杀出一条道路。

很快,无数闽兵心里惊呼。

天啊,陌刀手,这一把把可以使人马俱碎的陌刀都是钱哪,一把想必,至少也是上百贯钱吧。而且选拔的刀手要强壮、够严格,况且平时训练、维持,这花费......恐怕就吴国敢随便拿来用,啧啧,都是烧钱的玩意,居然用来对付建阳闽军,太看得起闽军了,真不知道是荣幸还是悲哀。

如果唐君廷看到,一定知道,当年大唐安西军就是凭着这样的步兵生生打败数倍于己的草原人骑兵,砍得对手落荒而逃。

要知道,骑兵往往可以追击斩杀数倍数十倍的普通步兵,当然前提是战力不要太糟糕。

闽军的刀枪有些不是对手,缺口在逐渐拉大。

最终,一把陌刀将面前的闽兵自左肩砍下,人顿时成为两半,肝脏滑出。

圆阵闽军,崩溃了。

众多的吴军涌向城墙,一时间居然没受到什么阻挡,却遭到疯狂的石弹和箭矢。没错,制作的小型抛石机也用来对付接近城墙的敌人,不过,出彩的还是箭雨。

外松内紧!

原来闽军是让弓弩布置于两翼,左翼射击右边敌人,右翼射击左边敌人,同时射击的结果是形成左右交替的密集火力网,极大地杀伤敌军。

传说,袁绍在与公孙瓒作战时,就曾经如此,只不过是先用长矛突刺阻滞白马义从,而后给予弓箭攒射,打的公孙瓒不要不要的。

然而,吴军也有众多的弓弩、抛石机助阵,在优良的装备与众多的人数等条件下,还是接近了城墙。

城头的闽兵有些惊讶,吴军带来攻城的不是普通的云梯,那种长梯子。

这种云梯,其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在底盘之上,在主梯外,又增设了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便于登城时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而云梯底部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

主梯采用的固定式装置,简化架梯程序的同时又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的设计,则是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

攻城吴军将主梯停靠在城墙下,然后用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

这样,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同时又保证云梯在登城时不过早与城缘接近,免遭闽军破坏。这比普通的云梯高级多了。

闽兵惊讶归惊讶,这等重要关头,射箭、砸石的手却还是不停,或说,不能停。

军旗遍野,烟尘弥漫,擂鼓助战之声响彻云霄。

仍是站在城楼上,山风吹拂着他的衣襟,杨贤握紧了刀鞘,却是思绪万千。

其实真正的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军争,还有朝政,财货之类。不见诸葛亮会被刘禅掣肘,粮草受制于国小民贫,而前线军力不足,只能往一个方向用兵?

而大闽,如今连军事都不行。

突然,吴军的欢呼越发大声,原来是原本有些损坏的北部城楼已经被攻入,闽兵的惨呼明显说明形势危急。

狰狞的吴军面目逐渐清晰,一部分正往自己这边赶来。

吴军此来,何其速也?

闽军兵力大损,难以组织起有力的反击。

不,建阳不能丢。

一支利箭射来,一名卫兵推过杨贤,自己却中箭倒下。

杨贤上前,弯下腰,用手拂过那名卫兵未闭合的眼睛,心里有种思绪。

据说天意在闽,大闽自有神助,杨贤一直对那天的爆炸有点疑惑,不过不管事实如何,反正信不信都算信了,因为士卒信了,这就够了。

故闽太祖,始创基业,使得闽地士民得以温饱,得以安居乐业,上天何以放弃?

不,大闽,不会亡。

“天意在闽,大闽必胜。”杨贤站起,突然呐喊。

“大闽必胜。”

“大闽必胜。”

先是卫兵在喊,之后是周围的闽兵,再后来,似乎是全城在呐喊。

众多的闽兵刀盾手纷纷用刀敲击着方盾,而枪兵则是将长枪不断举起又落下,而后呐喊着冲向如潮涌来的吴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