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月长老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他不光精通佛家经典,而且武功也超尘脱俗,他四岁那年于五台山出家,在启蒙师傅的教诲下,逐步理解佛经的内涵,十岁的他便告别恩师,云游天下,当徒步到崇山少林寺时,便暂住,潜心练功。聪慧敏捷的他,仅用了两年便掌握少林寺的刀枪棒戥使用的技巧,而且还远远超过了不少师兄和同辈,引起了主持慧慈法师的注意。
慧慈已接任十五载,他经观察发现:往往武艺超群的高手,在佛学造诣方面都不很高,甚至有的武功极高的僧人,对佛学经典简直是一窍不通,而精通佛学经理的和尚,却往往在武艺上都比较欠缺,经常在和刚入门的俗家弟子的过招中惨遭失败。不过现在可以改变这个笼罩少林由来已久的百年尴尬。当宇月来到少林后不久,便被慧慈发现,他在不动声色地暗中观察,也多次设局考验过他的才智武功,结果让慧慈十分地幸慰。
于是少林寺主持慧慈便召集全寺弟子(含出家,俗家),进行了一场佛学造诣和武术技能的全寺大比赛。当时十五岁的宇月以武艺名列第三,完成了比赛。随后并参加了佛学经纶的笔试,其结果让不少长辈们顿觉汗颜,几百名师叔,师兄班辈的文武大和尚,只能正确地答出百分之七十,最好的不到九十,而小小的宇月,竟然全部答出,经慧慈和十位导师级的长老,仔细阅卷,认真评审,结果以全票认定:宇月在经纶笔试中以全寺第一的成绩胜出。
宇月心里也十分得意,在接下来的辩经比赛上,他更是口若悬河,驾轻就熟,有时却背经离道,掺杂了许多个人的想法和愿望,但是,他还是凭较好佛学基础,和惊人的演讲技巧,获得了与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和尚,决出经纶辩论的第一。
遁规蹈矩的文和尚,拿出平时死啃佛经的本领,逐句逐字地弘扬佛理: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文和尚振振有词,以无欲,无情,无爱,捧出佛学基础论点,想引宇月入岐途,犯大忌。但年少轻狂的宇月却不以为计,亢奋地反驳道:
“慈悲为怀,皆为爱人,逆风而上,引为勇气,烈火焚化为轮回,佛心一动,万物皆茂,风雨沭露,造化凡尘,苍生欣荣仍佛根。
无爱非菩提,低眉拂尘埃,弘佛普环宇,大爱降生灵,红尘复正途,佛主证菩提,内涵可有慈?空谈枉大悲!
既是倚鹰论,何议济苍贫?天堂谁见得?地狱门朝谁?
恐为皇权争天下,忽悠世人上贼船。几个达贵真拜佛?几个和尚不贪钱?”
宇月的一句:“恐为皇权争天下,忽悠世人上贼船。几个达贵真拜佛?几个和尚不贪钱?”把整个少林震蒙了。顿时,比赛中文场一片寂静,静得象座被人遗弃百年的坟墓。武和尚们,一个个气得是虎目圆瞪,气逆关节,发出了“咯吱,咯吱!”的细微的声音,但。此时的宇月却听得一清二楚,他十分地后悔,因图一时之快而引祸上身。
文和尚里也有知情达世之人,他们也趁寂寞的空隙猜摸着宇月的每一个字的内涵:少林的发展,无不与皇权有着密切的关联。自从十三棍僧救唐王起,就把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寺院,变成了一个扬名全国的佛家武林圣地,随着李世民的皇权登峰造极,少林寺便好运连连,加上朝廷的不断加封赏赐,更使少林立足于华夏大地,扬名于天下。如没有政治统治集团的支持,根本没有少林寺扬名立腕的机会。但历代主持也小心侍奉朝廷,凡是有圣旨指定要办的事,虽然与佛旨相向径庭,但也按圣旨去执行。哪怕是杀人越货,也在所不恤!所换来的是少林的繁荣和威名。
一心为了少林寺发展而呕心沥血的慧持法师,此时此刻,内心里十分地懊恼,他犹如误吞一碗苍蝇,而堵在喉咙口一样,顿时觉得欲吐不能,欲咽欲喷的感觉,他在内心里折腾了好久,才咬牙控制住紊乱不序的情绪,仍保持住大师的风范,信步而飘逸地走到宇月的面前,爽朗而尖锐地说道:“佛光普照!佛理无边!自从释家牟尼创世以来,我佛历尽磨难,欲吃天下之苦,遭万劫不覆之罪,仍然使我佛光辉照世,世人以佛为礼,为理,己成天下归意,念你年少轻狂,不知佛家理数,按寺规割了双耳,重杖四十,下山去吧!”
慧慈说完后,用慈祥而锐利的目光看着宇月,似乎想听听他的求饶和辩解。宇月扬起亮光光的小脑袋,用十分复杂的目光看着慧慈,慧慈心里突然一阵抖缩,因他从宇月的目光里看到了几分蔑视,几分无奈,几分孝顺,几分感激,还有几分始终让人捉摸不透的,仿佛是对创佛立学者本意的猜疑。
慧慈心中一惊,顿生怜悯之情,不仅暗想:(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既然佛主无处不在,怎么又会天下纷乱?既然佛保正义,怎么又会小人得道?奸人横行?犹其是现在,军阀到处杀人夺财,百姓苦不堪言?难道真是一切都是在虚拟空间吗?那什么是真?什么是实呢?难道佛仍是真空吗?
慧慈不敢再想了,但他陡生一个念头,于是对宇月说:“你现在跟我走!”众僧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小狂徒!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罪,竟然被主持很客气地带去,不知为何?但僧人们都敬畏主持的绝对权威,不敢妄言,只好耐心地静静地等待着慧慈的归来,祈望着对劣性的狂徒实施威严的寺规。
慧慈与宇月一前一后来到大殿的后侧,慧慈轻轻地推开藏经阁的正门,等宇月进去后,他又悄悄地地门关上,他们穿过了阴暗经书隔架,出经房后门便到了寺院的院墙。慧慈抽掉了墙上的两块砖,空隙上顿时露两个石制的按扭,慧慈把手放在上面,轻轻一扭,两扇砖门顿时在墙上打开。
慧慈一把将宇月拖了进去,两扇门立即被关了起来。原来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秘道,而少林寺的围墙就是依山而围,其目的就是造成世人的视觉模糊,从里面看高高的围墙矗立蓝天,高不可攀,而外面的山头却被围墙遮住,使人根本想不到,这里竟然是下山的安全途径。
慧慈领着他走过地下隧道,来到了满眼绿色,小鸟在树林里莺歌燕舞的山边,慧慈机警地关上山门,然后严肃诚挚地问道:“佛在你心中究竟是什么?”
宇月心中一酸,止不停地流下两行热泪,深情地说:
“小僧有违大师的教诲,说出了叛经离道的妄语,让大师为难,实不是小僧本意。但话到嘴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便信口雌黄,狂说胡诌。但小僧认为:佛,道,儒,均为皇权的帮凶,依赖统治集团而生存,但总以天下苍生为诱饵,哄骗天下劳动者,锁住他们的灵魂,从而使亿万下层人民甘愿腑首听从统治集团的欺诈和凌辱,他们正可怜兮兮地等待着来生享受荣华,呵呵!正是这种无知的渴望,才使国家歌舞升平,寺庙香火繁荣,而穷人们却用着为数不多的血汗来贡奉他们的老爷和虚无的殿堂。大师我请问可有来生?关于这一点,皇帝是不信的,统治集团也是不相信的!而低层的老百却信以为真,这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僧人的游说,这种理论,不光是蒙骗了百姓,也出卖了自己。”
宇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把慧慈听得瑟瑟起颤,忙说:“阿弥砣佛!罪过,罪过!宇月从今天起,你己被逐出少林,你的一切言论均与少林无关,同时我劝你还俗罢了,但临行前我送你两本武林秘诀,望你潜心领悟,你去吧!别忘了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啊!”
慧慈话音刚落,便人无踪影,宇月忙跪在地上仰天而拜,泣声说道:“佛学教育了我,同时也引导我揭开虚幻的面纱,回归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天下!”宇月想起五年来慧慈如慈父般的关爱,谁曾想竟然从此作别,倾刻便天隔一方,今生今世不知能否相见?顿时伤心不已,他毕竟而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无奈的他,只好捡起师傅留下的两本秘诀后,便匆匆奔向滚滚的红尘,来到凡骨肉胎的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