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汉国齐肩王 > 第二卷 英雄门 第19章 怒斥乱臣叙旧史 杀良冒功话秦制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胡八万一听,似乎有内幕可以听哦,于是他心中的八卦之魂雄雄燃起,虚心请教道:“这其中难道另有别情?还请于先生指教。”

笔者言:本书所在的时空与现世时空大体相近,只在驱逐蒙元鞑子后有了拐点。现世时空中朱元璋扫平了其他义军,趋逐了蒙元鞑子,一统华夏,建立明朝。而在本书的时空中,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支义军合力趋逐了蒙元鞑子后自相攻伐,却偏偏谁也灭不了谁。一方若是势大,其他两方必然联合抗敌以自存。于是混战了十余年后各自息战建国,呈三国鼎立之势。陈友谅建汉国,盘距在蜀中地区,以成都为都城;而朱元璋建立明国则以北平为都;张士诚建立周国,以应天府为都。后来女真兴起于辽东,以奉天府为都城,也自成一国,名为后金,于是有了四国并立的形势。,据蜀汉史言道陈姓汉国传至四十年前,国主姓陈名浩。手下有一员大将名为刘宣,其人战功赫赫深受军中将士爱戴,功高震主,后来引起陈浩的忌惮要派人将其诱到成都杀之,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刘宣当时镇守汉中,幸得好友密报。当时其好友劝其自立为王,刘宣再三不允,无奈军中将士一再拥戴,而刘宣又全无退路,只得无奈起事,起事前还仰天长哭:“非为臣不愿尽忠,实乃昏君不容尔。”于是转而挥兵南下灭汉代之。但我开国皇帝仁慈,顾念陈氏之恩,虽灭其族但不改国号,仍为汉国。

于先生骂道:“史书岂可擅改,春秋战国之时史家无不以铁笔直言为己任,然自秦朝始,史书多有歪曲不实之处。我陈氏汉国传国百年,那刘宣本出身微末,先主怜其才,简拔其于行伍之中。这刘宣也有些才干,积功升至正三品昭勇将军,兼任汉中太守,替先主抵御明国侵袭。先主对刘宣信任有加,还将公主许配于他。刘宣感其恩,将自己与公主所生之子随母姓陈。

后来刘宣在汉中养寇自重,与明国暗有勾结,每每虚报战功,又或走私军械资敌。御史握有真凭实据参奏刘宣,先主犹自不信,召刘宣还朝对质。哪知消息走漏,刘宣只道自己案发,惊惶之下起兵造反。但刘宣以一府之地如何能与汉国全国抗争?可恨那刘宣勾结周、明二国,与此二国结盟,将汉中之地送于明国,借得明国援军五万;他又约周国攻襄阳,使我汉国首尾不能相顾。

后来刘宣得势诛了先主,恐其他重臣不服,却立了自己与公主所生的儿子为国主。因为先主无后,公主所生之子也确为陈姓血脉,所以众臣也只好拥立其为国主。谁知刘宣丧心病狂,数年间掌控大权之后,将自己亲子和公主一并处死,自己当了国主,对外只推国主暴病而亡。”

这一段史料胡八万是闻所未闻的,不由得问道:“你所说的可当真?”

于先生恨恨说道:“怎会有假,这刘氏汉国史书为这乱臣文过饰非,但明国和周国却不会。小兄弟若是有机会去明国和周国一游,自然知道真假。老夫当年还是个幼儿,随先父一起护送陈氏旁支子孙出逃,四十年来未有须臾忘却此等国仇家恨!”

胡八万摇头叹道:“在下从小在汉国长大的,从来没有去过他国。”但胡八万心中暗想,这于先生言之凿凿,只怕是不假的。而且汉中和襄阳原本为汉国之地,四十余年前才分别被明国和周国占据,时间上很吻合。这样看来,这刘汉得国不正,也没什么道义可讲了。于先生这么造反也算不上错,从某个角度来说,于先生也是个忠臣。

胡八万想到这里,对于先生一鞠,说道:“今天听先生一席话,受教了。改日再来与先生畅谈。”

接着我对狱卒说道:“这于先生是我等升官发财的保证,他的性命至少值二百两银子,你要好生照管,于先生若是有什么闪失,本官只好要你抵命了!你也不要绑得那么紧,若是把于先生憋出个三长两短来如何是好?”

狱卒忙点头道:“小人就算是自家性命不要,也要护得于先生周全。”

胡八万又道:“你去问问于先生想看什么书,明天送些过来,省得于先生还得背书装逼。”于先生听了一滞。

胡八万回到大堂,却见派出去查抄的队伍回来了,带的东西不少,但也不算很多,个个气哼哼的。

胡八万问道:“诸位为何如此生气?纵然是收获不丰,也不必发怒啊。”

高大义骂道:“格老子的,老子打生打死的时候,其他官军是一个都不见,这会儿倒是都冒出来了。”然后破口大骂,也说不清楚缘由。

胡八万只好转头问洪琨。洪琨倒比高大义更像个官军,他说道:“我等去查抄英雄门总舵,谁料竟然被人先行一步洗劫一空,还放火烧成了白地,也不知是哪帮哪派下手这么快,而且一个活口都不留。”

胡八万略一思索,答道:“只怕是那陈氏反贼才有可能如此了。他们的重要人物被抓,图谋又败露了,所以最想拿回那些火器和盔甲。也只有他们这样的人物才会行事这么隐秘,时机掌握得这么好。刚刚好在郑霸天倾巢而出后就袭击了总舵。”众人点头道称是。

师爷说道:“大人的推测合情合理,这反贼购买了这么一大批军械,怎么会没有大队人马来接应?眼见事败,就干脆灭了英雄门总舵,将军械抢了回去。”

我又问道:“适才高兄弟骂官军是何故?”

高大义恨恨道:“老子见总舵没了,就带兄弟们去查抄分舵,谁知那李县丞的兄弟李巡检带着龙骧军到了,说那些都是他们的缴获,我等不得擅动,还差点跟我们兄弟动手。最后我们只抢了一处分舵,其他都让龙骧军抢去了。”

胡八万一瞪李县丞:“李县丞送信给李巡检,言明英雄门造反。李巡检不来助阵也就罢了,反倒是混水摸鱼,可还对得起我们兄弟吗?”

李县丞自知理亏,赔笑道:“我那兄弟对功名利禄有些心热,实属不该。大人先前付的这十两银子奉还。”

众人看向李县丞的神色都有点鄙视。洪琨苦笑道:“就连我那分舵也被龙骧军烧成一片白地。我那分舵留守的十余名兄弟听闻我已降了大人,所以龙骧军到时,他们打开大门迎入。但这样一来这队龙骧军就没有了军功,所以为首的将领不甘无功而返,还是将他们全数杀死了!”说罢,洪琨竟是眼中含泪。

众人默然,胡八万叹道:“是本官对不住洪兄弟啊。”

“大人不必如此,其实幸得大人收容,否则连剩下二十几号兄弟的人头也要为龙骧军的军功添上一笔了。”说罢,洪琨轻吟了一句,“过年好,年好过,借尔头颅好过年。”

胡八万听这词有些意思,就问道:“洪典史唱的是什么?”

洪琨叹道:“这是军中流传的一首小调,唱的是取首级计功的事。本朝与明国一样,以首级计功。所以军中兄弟都视首级为财货,争相收割。”

胡八万听了问道:“洪兄弟似乎对此军规不以为然啊。不知却是为何?据本官所知,此法始于秦。战国时商鞅制定秦法,以首级数量论军功大小。此后秦军战力大增,士卒用命,其余各国皆以虎狼视之,不敢与之相敌。就连汉朝也都承袭了首级军功制。”

洪琨叹道:“此法于军队的战力提升自是有效,然而此法一开,导致了秦国士兵的残暴。赵国二十万降卒何辜,竟然要皆坑杀之。杀降之事虽与当时军粮不足以及秦军将要攻打赵国有关,但其根源还是秦军残暴军制使然。秦以前的战争古风尚遗点到为止,后来纯粹就是杀人游戏了。仅此,商鞅罪过大焉!”

洪琨越说越激动:“属下当年在明国之时,所在军队也都经常杀良冒功。有一回属下参与清剿山贼,见同僚以首级报功。其中有一颗人头竟然是属下兄长的。我那兄长是个秀才,一向在家读书,本本份份,如何能与山贼有所勾连。属下气不过,就杀了几个同僚逃亡于此。其根源就在这首级军功制啊!”

胡八万辩道:“那也只是因为监督不力,并非军制不好啊。”

李县丞也叹道:“洪兄弟所说有理,这首级军功制之弊甚深。比如说抓赌抓嫖。本朝与那明国和周国不一样,是禁赌禁娼的,官府也着力于治理,但结果本国的地下赌坊和暗娼却反而多于他国。这是为何?因为每次查抄所得总有部分落入地方官府之手。所以官府乐于查抄,但又不希望赌坊暗娼真的消失,断了财源。所以官府与赌坊妓院沆瀣一气,总是隔一段时间查抄一次,罚些银子又放人。官军喜欢养寇自重,这官府也是喜欢养娼自肥的。所以说,官府越是禁止的却往往越是兴盛,此皆是利益使然。”

李县丞又道:“秦制也是一样。为何秦国总是战事不断,兵祸连结,就连灭六国之后也没有消停过,抵御匈奴也就罢了。还要南下劳师远征南方不毛之地,却是为何?除了好大喜功外,还因他们离不开征战,有太多的人想要拿首级来为自己晋爵。所以该打的战要打,不该打的战也要打。只有打战才有军功,才有首级。常人渴望首级来晋爵,罪人则需要首级来抵罪,仅此而已。”

众人默然不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