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古代言情 > 威武小娘子 > 第三章 我骂畜生呢,你是畜生吗?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几乎没给温兆华反应的时间,穆如清又一脚踹了出去,“伺候你?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就在穆如清如此疯狂地发泄着内心的愤恨之时,一个黑影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然后一口咬上了温兆华另一条完好无缺的胳膊。

“啊!狼,有狼!来人呐,救命,救命,有狼……”温兆华一边尖叫着,一边爬着躲开馒头的攻击。

“馒头,馒头真的是你?你还活着?你居然没死?”穆如清喜极而泣,紧紧抱住馒头。

然而怀中的馒头却有些不对劲,穆如清心里咯噔一声,这才发现馒头身上血迹斑斑,大半个身子的毛都被烤焦了。而且馒头貌似吸入了过多烟雾,有些昏昏沉沉。

“馒头,馒头你没事吧?别怕啊,我带你去看大夫。”穆如清抱起馒头就要走,却又被衙门的官差给拦住了去路。

“官爷,就是这个刁女,不仅欠债不还还放狼咬人,各位官爷,你们可要为小人做主啊!”温兆华见到衙门里的人,急忙跑来喊冤,还不忘向众人展示身上的伤口:右胳膊无力地耷拉着,左手腕鲜血淋漓,脸破了相,肿的老高,狐裘也烂了,要多狼狈就多狼狈。

领头的衙役只扫了他一眼,便对身后跟着的人吩咐道:“带走!”

话音一落,立刻上来几人将穆如清和温兆华架了起来。

“各位大人冤枉啊,不关小人的事,全是这刁女……”温兆华大惊失色,一边喊冤一边用那只还能活动的手从怀里摸出银票,塞到了领头的衙役手中,“大冷的天,兄弟们辛苦了,先打壶酒暖暖身子。改日,我一定陪着大哥温兆言亲自去永嘉府好酒好肉慰劳各位弟兄。”

说起温兆华,认识他的人没几个,但他口中的大哥,温兆言,在澜庭鱼龙混杂的首都上京,还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其妻许氏为当今太子殿下东方慕言乳母;当朝天子居东宫时,他曾作为伴读随侍左右,新帝登基,他便荣升为御前一品带刀侍卫,深得皇帝信任,后天子遇袭,温兆言护驾有功更受皇帝青睐。但也因那次事件而身受重伤,再也无法拿剑,于是便忍痛请离皇宫,做起了布匹生意,这便有了如意坊。

因着皇帝授意,加上如意坊所出丝绸锦缎,布匹织物质量确属上乘,宫中尚衣监的缎匹绢帛十之八九出自此处。

近些年,温兆言生意越做越大,除了织造业,酒楼,矿产,漕运也有涉及,而他本人却越发低调内敛了起来,轻易不曾示人。

果然,领头的衙役一听温兆言的大名,态度立刻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对着温兆华拱手到:“原来是温二爷,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温二爷莫要怪罪。”

看到衙役的变化,温兆华的腰板瞬间直了起来:“不敢,不敢,如意坊这点小事,让官爷费心了。”

还未等温兆华将话说完,领头的衙役便打断了他:“什么官爷不官爷的,温二爷太见外了,小的耿连城,永嘉府第三营副营长,若温二爷看得起,喊我小耿便是。”

耿连城的态度极大地满足了温兆华的虚荣心,他用还能动的左手扶正头上的帽子,貌似恭敬地交待道:“小耿啊,还望你秉公办理,给如意坊一个满意的说法。我大哥,可不想看到如意坊的利益受损。”

听到温兆华将“秉公办理”四个字咬的死死的,穆如清心里咯噔一声。

“那是自然。”耿连城赔着笑,连连应了。只是在听到温兆华对长青说“回头见了大老爷,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用我提醒你了吧。”这句话时,眉头挑了挑。

直到温兆华被长青搀扶着上了马车,耿连城才转过身子。身边人立马上前询问:“头,此人真是如意坊的温二爷?”

耿连城回头看了一眼越走越远的马车,冷了脸色:“也就顶个温二爷的名头罢了,在温兆言眼里,恐怕连条狗都不如。”

“那这?”凑过来的衙役为难地看了穆如清一眼,就方才温兆华那副德行,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多少也猜到了一些。

“即便是条狗,狗主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耿连城摸了摸怀里的银票,扫了穆如清一眼:“带走。”

“凭什么抓我,我不走。”明知道这帮人毫无道理可讲,但穆如清还是忍不住想反抗。

“永嘉府拿人,岂容的你反抗?给我带走。”天寒地冻的,又是大年初一,耿连城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停留。

“我不走,别以为我没看见,你收了那老色鬼的钱。你们蛇鼠一窝,狼狈为奸,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才不要跟你们走呢。”一天之中逢此巨变,穆如清的心绪如何也平静不了,越说越激动,不知不觉便和衙役推搡了起来。

馒头看到主人有难,仅剩的没有被烤焦的毛全部竖了起来,喉咙里发出呜呜的警告声,眼看着就要扑了上来。

“如果你再挣扎,我就一箭射穿这只畜牲的眼睛。”耿连城的箭已经拉开了弓,冰冷锋利的箭头正对着馒头。

“馒头,回去!”穆如清不由地喝道。

馒头却好像没有听到穆如清的话一般,死死盯着禁锢住她的人。

“馒头,快回去,听到没有!”穆如清扫了一眼耿连城的箭,生怕他一不小心伤了馒头,心下着急,语气也跟着严厉了几分。

似是察觉到主人的不悦,馒头夹着尾巴,缩着耳朵,不情愿地往后退了几步。

“馒头乖,在家等我回来。”穆如清说完,才想起来家已经化成了灰烬,不由得红了眼眶,柔声交待:“馒头听话,我不在的时候,你就躲到山里,等我回来。我什么亲人都没有,只剩下你了,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有完没完了?和一个畜牲这么多废话?”耿连城蹙眉冷哼道。

“我和畜牲才没话说呢。”穆如清怒视他一眼,转身就走。

“你给我站住,你骂谁呢?”耿连城追了过去。

“我骂畜牲呢,你是畜牲吗?”

“你!”耿连城气得想打人。

“头,算了,算了,大过年的,跟个刁女置什么气?不至于,不至于。”身旁的人及时地拦住了耿连城。

“哦?你的意思是说那茅屋被烧了?”黑衣人,也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东方慕言,正斜斜地倚在贵妃塌上听着下人汇报消息,怀中揽着一位白衣女子。虽然是寒冬,该女子却仅着纱衣,胸前风光一览无余,东方慕言一只手探进去握住浑圆,随意地揉捏着。

答话的人连头也不敢抬,恭恭敬敬应道:“是。”

“何人所为?”

“逸王。”

“有意思,恩将仇报这种事,王叔做起来还真是顺手。那女子呢?”提起穆如清,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厌恶。

“被关进了永嘉府大牢。”

“所为何事?”

“据说,是欠债不还,还动手打了如意坊的温二老爷。”

“传令下去,替本宫好好关照关照这位恩人。”东方慕言的心情突然好了很多,捏住浑圆的手一用力,白衣女子忍不住呻吟出声。

“是!”来禀消息的人面红耳赤,收到指示,急忙往外退。

“等等,”东方慕言想起了手上的伤口,询问道:“那只狼呢?”

“还在茅屋的废墟上徘徊,任何人都不让靠近,不过,它在大火中受了很重的伤,恐怕活不了几日。”传消息的人回答完主子的问题,半晌也没听到头顶传来动静,忍不住抬起了头。只见东方慕言眉头蹙着,似是在思考。

“算了,本宫以德报怨,就留着它多活几日吧。”东方慕言扬了扬手,示意来人退下。

报信人磕头作别,却在一只脚刚踏出门槛时听到身后主子幽幽的声音:“下次再这么不懂规矩,这双眼睛不要也罢。”

“奴才知错,请太子殿下责罚。”报信人腿一软,便跪了下来。

“滚!”怀中人儿的衣服已经退了下去,东方慕言的脸埋在丰满之中,低声呵斥,传出来的声音闷闷的,却让报信人生生打了个激灵,急忙退了出去。

先前得罪了耿连城,穆如清在永嘉府大牢里的日子注定不会好过,而今又有了太子殿下的“关照”,她的境况便愈发艰难了起来。

吃的是残羹冷炙,睡的是草窝,时不时受到牢头的刁难,这些她都可以忍受,唯独同窗狱友不断的挑衅让她烦不胜烦,再加上担心馒头的伤势,她心中更是焦躁不堪。

几次冲突之后,穆如清明白这些人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因为她们多多少少都会些武艺,而且不约而同地针对自己,其中武艺最高的自称叫西门春的轻浮女子,居然性喜女色。

对方在不小心捏了她四次屁股,抓了她三次酥胸,拉了她两次小手,摸了她一次脸蛋之后,终于把骨子里最原始状态的穆如清给解锁了出来。

没有任何策略,也没有任何招式而言,穆如清就凭借着自己的满腔怒火开始了她的疯狂还击:抓,掐,咬,扇耳光,扯头发,撕衣服……凡是女人们打架能用的上的招数在她这里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阵鬼哭狼嚎之后,牢房里终于安静了下来,牢头赶来的时候便看到本来就不宽敞的牢房里泾渭分明。

十二名披头散发,衣衫不整的女子在牢房的一侧挤成一堆,瑟瑟发抖,穆如清独自靠在牢房的另一侧,虎视眈眈地盯着对面的一群女人,躺在两方中间的西门春自顾自地“咯咯”笑着,直到把眼泪都笑出来了也没有停止。

“皮痒了是不是?都给老子老实点,不然有你们的好果子吃。”牢头敲了敲牢房的门,骂骂咧咧地走远了。

“一群废物,这点事都办不好,本宫要你们有何用?”东方慕言将手里的折子重重地摔在书案上,一屋子的人敛声屏气,头埋的一个比一个低。

太子如此生气是有原因的:今日的早朝,他被人参了一本,皇帝龙颜大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了他办事不利。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今年的元宵节恰好和皇帝的生辰在同一天,有大臣便提议由朝廷出资举办一次万民祈福的灯会,届时皇帝率文武百官登上长寿阁亲自放飞一盏孔明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彰显帝王的仁政;二来也是为了博取皇帝欢心,万民同祈福,共祝皇帝延年益寿,平安康健。

经过一番商讨,皇帝与民同乐的地点便选择在了长寿阁,一是为了借用长寿阁的美好寓意;二是长寿阁建于烟波湖上,四面邻水,仅通过九曲桥与外界相连,此地不仅风景绝佳,而且皇帝和文武百官的安全也能得到极大的保证。

如此隆重的庆典,长寿阁和九曲桥定是要整修一番的。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未来储君的太子殿下自然是责无旁贷。

太子办事也很利索,很快,长寿阁经过整修,焕然一新;烟波湖周围也被装点的美轮美奂。九曲桥更是被推倒了重建,大理石地面雕刻着朵朵祥云,不仅防滑还寓意着吉祥如意;汉白玉栏杆莹润洁白,栏杆上盘踞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似乎下一秒就能冲天而起;九曲十八弯,每一道弯都刻满了万民对于他们这位至高无上的帝王的衷心祝福;石刻上的字迹全部出自名家手笔,再由全国各地的九十九位能工巧匠一笔一划雕刻而出,为了表达诚意,写满祝福语的每一块石板都经过了得道高僧的加持,据说这样百姓的心声才能直达天听,为皇帝增添功德。

一切安排妥当,距离元宵节还有五日。

然而,作为这次元宵节的重中之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九曲桥,却在一夜之间崩塌了。

九曲桥崩塌发出的巨大声响惊扰了无数人的好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