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去世后几天后,卢国仪从上海赶回重庆。之后,卢国维也举家从香港迁回重庆。卢国维根据父亲生前遗愿,到了父亲创办的民生机器厂工作,一干就是28年。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卢作孚先生去世的消息,都感十分惋惜。毛泽东说:“如果卢作孚先生还在,他所要负担的责任总比民生公司大得多啊!”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十分惋惜地对张澜说:“作孚先生是一位人才,真可惜啊!”张澜和在场者听了,深为感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谈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周恩来总理不止一次地询问了卢作孚家属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卢作孚一家深切的关心。在政务院的一次扩大会议上,周总理高度评价了卢作孚的一生,说,卢作孚先生不仅对祖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国家副主席张澜得知卢作孚去世的噩耗后,立即发来唁电,2月29日、3月1日,先后两次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坦言陈词,历数卢作孚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也发来唁电,还写了《卢氏作孚先生哀词》,哀伤之情,跃然纸上:
……
呜呼作孚!
今乃为词以哀君之生平。
君其安眠吧!
几十百年后,有欲之君者,其问诸水滨。
卢作孚的好友晏阳初写了纪念文章,称:“我一生奔走东西,相交者可谓不少;但惟有作孚兄是我最敬重的至友。他是位完人,长处太多了,只能拣几点略述……我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作孚。”
还有诸多好友写了纪念文章或是给予高度评价。
孙越崎写道:“哲人虽亡,精神不死,作孚先生的事迹,载在史册,昭兹来者,启迪后人。”梁漱溟写道:“作孚先生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比古之贤哲焉。”张群道:“卢作孚先生是一个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值得九泉下的卢作孚欣慰的是,他的后辈们至今继承、发扬着他的奋斗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他一生奋斗的事业在晚辈们身上得以发扬光大。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了我们自己建造的更多更好的轮船在祖国的江河湖海行驶,开遍了五洲四海。
后记长篇小说《长河魂》写罢,心难平静。
卢作孚的一生是艰难、辉煌、传奇的一生,本身就具有故事性。《长河魂》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力求艺术地再现卢作孚这一个人,力求艺术地再现当年拼搏在大江、大海上的与卢作孚一同奋斗的这样一群人。
感谢卢作孚的长孙女卢晓蓉女士和其丈夫严家炎先生,在读了王雨发表在《小说界》又被《新华文摘》转载的描写卢作孚指挥的“宜昌大撤退”的短篇小说《船神》之后,予以的充分肯定,并对我们创作此长篇小说《长河魂》给予的鼓励、支持。感谢陈全、杨耀健先生提供了文献资料。感谢我们得以参阅的下述书籍的著作者:卢国纪著《我的父亲卢作孚》;卢晓蓉著《水咬人》;周勇主编《重庆通史》;张守广著《卢作孚年谱》;周永林、凌耀伦主编《卢作孚追思录》;雨时、如月著《紫雾》;赵晓玲著《卢作孚的梦想与现实》;黄立人主编《卢作孚书信集》;凌耀伦、周永林主编《卢作孚研究文集》;凌耀伦、熊甫主编《民生公司史》、《卢作孚文集》;冉华德著《创业雄略――卢作孚大传》;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重庆市政协编《重庆文史资料》;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室主办《卢作孚研究》等等。
感谢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