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军事 > 舰娘投共记(全网最全本) > 分卷阅读344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就能突破800万吨吧……毛泽民看着那大大的“设计产能65万吨”的一行字。

说起来,根据地这几年的发展确实太快了……毛泽民合上了资料夹,哦资料夹是带着金属弹簧活页夹的高级货,而且上面用烙铁烫上了“陕甘宁边区红星文具厂”的招牌。

发展得太快了,技术也非常先进。

毛泽民思考着。

氧气转炉炼钢法……在苏联长达六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苏联是没有这个技术的。

德国也没有,甚至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没有。

如果有的话,采购清单上应该不会提都没提。

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技术来源必然是来自日本那边……就是不知道是来自山本元帅还是紫辉锂石重工……

或者,后者其实就是前者的白手套。

毛泽民拿起柜子旁边的热水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玻璃做的保温杯非常精巧,双层的透明玻璃壁中间抽成了真空……这个好像也是只有我们这里有……苏联美国都还没看到他们用过……好吧先不考虑这个……

嗯,刚才想到哪里了?对了从日本方面获取了很多技术……毛泽民摇晃着精巧的玻璃保温杯,冒着蒸汽的开水在杯子里晃荡着,显现出漂亮的水波纹。

按说山本元帅在日本国内应该是无法大规模活动才对……所以就算是技术来自于他,那么他是怎么把这么多的设备从日本运过来呢?

毛泽民同志绝不会简单地认为,从山本元帅那里获得了技术,根据地就能马上采用这个技术造出能用的设备来。

工业设备的制造是一件非常复杂而困难的工作。

毛泽民同志现在还记得自己当初经手的一件设备——两台15吨级别的电炉。

不是用来热饭烧菜的电炉,而是一种用电来融化钢铁,从而冶炼钢材的设备。

当时通过上海的党组织和poi组接上头,把这个庞然大物拆解成零件通过苏联辗转运进解放区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虽然事后来接受货款(新四军秘密收购来的钨砂)的日本方面的人显得不屑一顾的样子,但是这两台设备就让根据地的钢产量一下子达到了每年5万吨,相当于整个国统区的5倍。延安的红旗钢铁厂一下子就成了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钢铁厂。

但是之后,根据地想要仿造这个在日本方面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设备的时候,却几乎全部失败。

直到去了苏联,毛泽民才知道,欧洲最先进的同类设备,也就只有德国在1936年建成的18吨级电炉而已。

当时根据地买来的,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最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氧气转炉……显然也不是能够根据转让的技术就可以在根据地完成制造的高技术装备。

那么……它是哪里制造的呢……

毛泽民同志陷入了疑惑。

……

问题愈发严重了。

大量不明来源的工业设备实实在在地出现在各地的工厂里,被安装调试,数量大得让那看起来完美的账目都无法掩盖了。

毛泽民同志亲自去确认过,设备的状态非常之好。

好到让人不敢相信,很多的质量都超过了进口的美国货或者苏联货,而且数量巨大,甚至于还非常贴心地将所有的标识、说明书和配件上面标注成了中文。

就像是应我们的要求定制的一样。

但是毛泽民同志清楚地知道,不会有定制。

无论是苏联、英国还是美国,都不可能为了中国的订单而专门生产这些设备。这不光是文化上的问题,编译相当完美的说明书也是相当没有效率的行动。虽然毛泽民同志对工业并不十分精通,他也知道编写一份严密清晰同时又充分考虑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说明书有多麻烦,光是那些中文中没有的专业术语就很头疼了。

但是这些设备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毛泽民同志觉得,欧美和苏联的厂家,未必能够有这样的本事。

看来,有必要向中央求证一下了。毛泽民放下了那份说明书,这样想着。

……

“所以,你就打上门来了?”毛泽东同志似笑非笑地看着毛泽民。

“没错。”毛泽民盯着他哥哥的眼睛,“主席同志,根据地有这么强大的外部援助我非常高兴,这对我们的事业是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可是这规模已经达到任何人稍微分析一下我们的情报——不用那些机密的,光是跑到石景山厂外面去数运矿石的车皮——都能发现问题的地步了。”

“我觉得我有必要问一下,毕竟我现在主抓经济建设,如果总有一大批不知道来源也不知道供应可不可靠的资源,数量多到在经济比重中能达到1/4的地步,我是无论如何也睡不好觉的。”

主席没有答话,而是又点燃了一支烟。

“我说哥你能不能把烟掐了?”毛泽民立起了眉毛,“这才十分钟你点了几根了?”

“别闹……”主席有些尴尬地换了一只手拿烟,“按说确实是有必要……我是说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