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材料几乎可以做到完全利用,最终的残余放射性产物极为微小。
这个应该是我的原创吧?我满意地想,前世的世界,最多也只是做到了三相弹,这个四相弹不光是没有实战部署,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威力达到了让人满意的2500万吨tnt当量,大概是前世实战部署的核武器的差不多两倍——美国在大力神-2上那个1500万吨的弹头,是实战部署的最大弹头了,赫鲁晓夫那个因为太重,没有实战部署过。
重量也控制在了3吨以下,给了我用导弹把它打出去的余地。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四相弹有一个威力下限,不可能做得太小——最小也是1000万吨。
不过我也没必要做得太小对不对?
如果需要小威力设计,那么去掉第四级,去掉第三、第四级,或者去掉第二、第三、第四级,我可以随意组合出威力从25吨到2500万吨的不同等级的核武器。
……
虽然我是水下排水量11万吨的超级潜艇,可是也不过是可以携带48个发射筒而已。
所以我更加倾向于大威力单弹头,虽然说如果每一发导弹携带12个左右的50万吨当量弹头,如同子母弹一样分散打击效率会更高,但是如果想要摧毁坚固的地下工事,效果远没有一发2500万吨的弹头好——前者需要直接命中,后者只需要马马虎虎擦个边就够了。
而2500万吨的弹头,大概也就只需要40~60发,就足够将威力覆盖整个美国了。
既然我能够制造出实战部署的大威力弹头,也就没必要将载荷用在复杂的弹头分配装置上。省下来的载荷可以用来安置诱饵。
不过,这个也需要我把合用的弹道导弹弄出来再说啊……
……稍微有些……
怎么实验呢……
地面发动机试车已经成功了,可是怎么做实验我还是心里没谱。
因为我追求的是在世界任何位置都可以击中任何目标,所以射程就需要非常非常远——13000公里是下限。
可是……我要怎么实验才不会被人发现呢?这个射程,大概需要横跨太平洋来进行了。
太平洋现在可繁忙了,美军的各种舰船到处都是,如果被人看到……
日军的新式武器?
会对局势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吧……
要不干脆……白天实验?
南大西洋比南印度洋要繁华多了,从南印度洋航行过来,在进入大西洋之后连续遇到了好几个美军的运输船队和作战舰艇编队。不过没有碰到大型战舰就是了。
嘛。开始组装我的导弹吧。
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骨架在我背上的发射井中慢慢展开,被我用能力绷紧,然后一团银色的金属如同涌动的史莱姆一样,从发射井底部慢慢地蠕动着,吸附在已经被拉力紧绷的骨架上。
钛、镍、钒等的合金组成结构骨架,然后铝镁铜合金组成蒙皮。
被碳纤维一道道加强的燃料罐被铝合金浸透,然后内表面被附着上了一层薄薄的氮化碳陶瓷。
偏二甲肼和发烟硝酸这组燃料组分,分别注满了燃料罐和氧化剂罐。
可摆动发动机支架、陶瓷内胆、碳纤维增强结构的发动机、氮化碳陶瓷涡轮泵、氮气冷却磁悬浮轴承、高压气瓶、弹上电路……等等等等一样接着一样的设备,在它该出现的位置慢慢浮现。
好了。
保持着均匀的航速,我慢慢地接近海面,超过240米的巨大躯体在南大西洋汹涌澎湃的海水中露出了黑灰色相间的模糊身影。
深度15米,航速5节。
发射井内外盖之间注水,打开外盖。
沉重的、足以抵抗数千米深度水压的外部舱盖,伴随着高压气体泄漏的声音,打开了。
测量本舰位置,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完毕,定位结束,射击诸元注入完毕。
要出发了呢。
“嗯。”
发射。
汹涌的燃气混合着水蒸气,推动着导弹下方的活塞,迅速地,将总重量超过150吨的短粗的弹体,迅速推出发射井。
艇身稍微有些歪斜,不同步发射结果就是这样了,不过我的舵面立即纠正了这种偏斜。
沉重的弹体几乎在转瞬之间跨过了15米深的海水,看似缓慢地从海面上一跃而起。然后,液体火箭发动机点火。
偏二甲肼和发烟硝酸。这两种组分的燃料/氧化剂只是互相接触,就自发地燃烧起来。
推力急剧地增加着,看起来钝重的导弹,似慢实快地加速着,从海面上升。
火箭发动机那汹涌的尾炎,在喷出喷口之前,先驱动了火箭的涡轮泵,直接用燃气驱动的涡轮燃料泵以几分钟就可以抽干一个游泳池的速度,将发动机上方燃料罐中的燃料,注入燃烧室。
同时氦气瓶开始向燃料罐注入氦气维持压力。
陀螺仪开始自动的修正弹体偏移,通过微微摇动喷管,微弱地改变着火箭的推力方向,导弹沿着预定的弹道行进。
说起来很慢,但是实际上,也不过是几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