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场有很多有趣的成果展示。比如有个缝纫机的展位,听说是一位因公致残的老工人在业余时间用锉刀和台钳一点一点自己做出来的。
按照这位老人的说法,北平市政府已经向他授予了专利证书,市郊的一家缝纫机厂也认可了他的这款设计。很快,市面上就可以有这种缝纫机出售了。
真是惊人的杰作呢,和一般人不一样,我可以用感知观察缝纫机的内部。
简化到了极致啊,真是了不起的设计,在保证所有功能的情况下,将设计简化到这个程度,需要的造诣真的很高。
“各位大叔大婶看看啦,这个就是我们所设计的电车!”
远远地传过来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一台两米多高、和后世的铰接式公交车类似的轨道车也停放在广场上尚未运营的新建电车铁道上。一个青年站在车顶,用一个白铁皮喇叭向围拢在一起的观众们高声介绍着。
“老少爷儿们,大家基本上都坐过这种电车,”他兴奋地说着,“上下班啊,出个门啊,坐这个车都特方便。”
“不过咱北平以前的电车,都是从洋人那里买来的。坏了的话自个也修不了,还得去找洋人。咱们这个,可是我们自个生产的!”他兴奋地蹲下来,拍了拍车厢顶。
真的呢。
我仔细地看着这台电车。
角钢焊接的车体框架,木质的车厢板。顶部一个巨大的受电弓用来接通接触网,车厢和底部的车轮和都与客运列车一样。
这是原始的动车组构型:动车+拖车,在专用的标准轨轨道上行驶。
要说的话,这台车辆对我来说倒是不陌生,因为这个正是在青岛的四方铁路工厂设计的,信浓也去做了技术支持。
电机部分、变阻器控制、转向架都是我一手包办的,我只是把日本的这种通勤电车给复制过来了而已。
现在眼前的这台显然不是青岛那台,看起来是用了同样的设计图纸,在北平长辛店铁道工厂组装的。
主要零件还是我捏的呢,现在长辛店铁道工厂还没有铸造转向架的能力。
正在这时,那个在车上的青年盯着我看了一下,突然大声说:“这就是劳动英雄吴大和同志!”
“真的是啊!比报纸上的更水灵呢!”
“没看到真人还不敢信,这闺女可真不简单啊……”
这时,一阵嗡嗡声由远至近传来,渐渐变成了巨大的轰鸣。一架双引擎战斗机缓缓地从广场上空通场飞过。
红色的五角星在机身上熠熠生辉。
“飞机!我们自己的飞机!吴大和同志试飞的!”
“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八路军万岁!”广场上的群众们欢呼起来。
飞机飞走了,周围的大爷大妈们继续热情地围着我们。
一个老大爷眼含热泪握住了我的手:“闺女,老汉我已经土埋半截了,从庚子国变,到宛平城进了鬼子,以为中国就得这样亡了,没想临了还能过上这升平日子。老汉我是旗人,不会干别的,也没那能耐扛枪打仗了,靠着萨其马的手艺混口饭吃。闺女你可立了大功,别和老汉我客气,一定要尝尝!”
老汉的话仿佛提醒了众人,刚才还在围观的小贩们都聚拢上来,有的给抓两把花生,有的塞了麻糖,还有的给了驴打滚,连羊羹都有给的——这玩意和八路军的棒球赛一样,都是日本侵略的时候带进来的,结果变成了喜闻乐见的项目。连普通市民都有把自己买的零嘴给我的……很快我和山本就拿不了了,长辛店工厂的师傅还拿出了两个包袱皮,给打了两个几十斤的包裹……
……
晚上,我拎着两个大包袱默默地走,山本在一边跟着。
“怎么?不太高兴么?”或许是我的沉默让山本发现了,他露出了关心的表情。
“……”我沉默了一下。
“元帅,我觉得,我当不起这个荣誉和群众的款待呢。”我有些难过地说。毕竟这是个物资还极度匮乏的时代,一般家庭一年也吃不上多少点心零食。包袱有几十斤,在我心里却好像有千斤重。
“哦?”山本有些诧异地看着我。
“其实整个展会有很多很优秀的展品。”我有些踌躇地说,“他们都是普通人费尽心血做出来的。而我无非就是用自己的天生能力做出一些不那么要努力的事情,就压过了那些真正的劳动者,得到荣誉和款待,人们就不再关注那些人的汗水和智慧了。”
山本看着我,好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
“哎呀,孩子总是有这个年纪呢。”他大笑着,从兜里摸出了两块羊羹。
“元帅,你又取笑我啊。”我有些不满地接过了羊羹,“可是事实就是这样嘛,我的工作因为我能够利用我的种种能力,比他们要简单得多了,我付出的努力没有他们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