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要求非常高,能够入选团体赛名额的队员,必须是既能双打,又能单打的实力派。
因为在团体赛当中,既有单打局,也有双打局。
世锦赛和普通比赛不一样,其他比赛,常晴还能兼顾多项,但如果到了世锦赛,她如果要上团体、混双和女双,单打方面就更吃亏了。
换句话来说,以她现在的水平——
这是俞近识的原话,“根本拿不到世锦赛的女单冠军。”
他会鼓励她,但不会盲目地吹赞她。
在她需要鼓励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场外,对她说,别怕,能赢。
但在她被胜利包围,被赞美捧上天的时候,他也会告诉她真实的情况——以现在的状态参加比赛,绝对拿不到女单冠军。
但这并不代表俞近识认为,她以后也拿不到。
距离世锦赛,还有好几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的实力就能发生蜕变,更何况现在。
但实力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
常晴的左手能从零到现在,全靠那几个月拼了命的冲单打。
她能拿到亚锦赛的女单冠军,除了刻苦的训练,还有比赛时最后的一口气,以及巅峰的状态。
而世锦赛,则完全不同。
俞近识不会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运气和状态上,所以接下来训练的重点到底是什么,便显得至关重要。
今天,俞近识让她回来想的就是这件事。
双打和单打,该怎么抉择!
双打并不意味着女双一个项目,对于常晴来说,还有混双项目,以及团体赛当中的双打局!
但是,世乒赛的单打冠军却是所有运动员,包括俞近识在内——最想捧回的一座奖杯!
只有拿到单打奖牌,才能被真正的认可乒乓球顶峰的实力!
37. 国球无双37 给你放假(1400评论……
常晴的状态不太对, 这件事,就连围观他们练习混双的戚无都感受到了。
但他又说不出哪里不对,训练上, 常晴从没有偷懒过,俞近识布置下来的任务, 她全都完成了,学动作和技术又快又好。
别的小队员讲解几次, 练习上百次都不会的击球方法,她两三遍就能学会。
体能训练,从不叫苦,肌肉爆发力比男生还好。
因为晴字和睛字很像, 打法又极其凶残, 日媒甚至把她形容成“不可战胜の幼年吊睛虎”。
猫科动物的沉稳, 低调,还有超强的爆发力和致命一击, 在她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在加上亚锦赛上年龄最小的“三冠王”这个称号,还有接下来的世锦赛舞台, 按理来说, 怎么都该充满了斗志才对。
但要说常晴没有斗志, 也不算, 她照样训练刻苦, 打法凶悍。
戚无甚至觉得是自己起了错觉,但这件事和骆景一说,他也这么觉得。
骆景的心思比戚无细一些,想的也更多,“世锦赛的压力比亚锦赛大多了,很少有人在身兼多项的情况下拿到所有的冠军, 而且,前面还有那么多实力很强的老选手。不仅是双打,还有团体赛,如果真要选择兼顾后面几项比赛,单打肯定是会被影响到的。”
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最不想放弃的就是单打。
只有拿到大赛的单打冠军,才能被这个领域真正认可自己的实力。
如果常晴是一个单打实力一般,双打天赋很高的选手倒也算了,单打可以慢慢练,后面总有机会,但常晴的单打实力有目共睹。
在亚锦赛上最后一场逆袭宋芳瑜,夺得女子单打的冠军,这件事在亚洲各国的乒乓球爱好者心目中,已经成为今年最值得讨论的一场决赛!
戚无和骆景参加过单打,知道要战胜那些走在他们前面数年的前辈,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去冲冠有多难。
戚无天天喊着自己是天才,但即便是他这样的自信,也不敢说自己能拿到亚锦赛、世锦赛的单打冠军。
相反,经过这一场场比赛,他更知道要突破老队员,杀出自己的成绩有多难。
他们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并不是亚洲的其他国家选手有多强,世界各国的选手或许有强者,但并不是没有一搏的机会,最大问题是——华国队自己太强了!
内部竞争,从他们刚刚踏入这个职业的最初就开始。
在队内,他们要面对的是世界排行前十,是无数个冠亚季军在手的前辈。更有和他们一样,年轻力壮,不怕拼搏的同辈人,还有之后陆续补充进来的新鲜血液。
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乒乓球打法巅峰圈里杀出来的,却也成了他们冲击冠军路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