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听完苏萨的话,连连点头,却又摇头。
“您这又点头,又摇头的,是什么意思?”苏萨也同武王一样皱起眉头。
校长笑了笑,“一开始,贵族子弟确实看不上秦神医那边儿给提供的‘实践机会’。但这不是有十几个学生被留下了吗?最小的才十三岁。最年长的二十四岁。”
“他们去了前后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吧,如今可大不一样了!”
“十三岁那个学生,是山贼手里救出来的,他年纪小,管不了事儿,但他心算能力很厉害。”
“秦神医教他了心算口诀,他运用的那叫一个熟练,还有好多计算技巧,小老儿我都不会,他一学就会。如今他是秦语的大账房先生。每月都要去各处核对账目。”
“因为去的地方多,时间错开,他每天也都挺忙的。秦神医看他年纪小,还让他在学什么……表格?账目方面的事情,我也不懂。”
“但我见过这孩子看账核算账目,那是真的快!而且准确!”
校长一阵的吹捧,武王和苏萨听得目瞪口呆。
“这孩子如今走到哪儿,说要看账,你看那地方的人热情不?生怕他看出了错,在秦神医面前说什么。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跟钦差大臣似的。”校长摸着胡子。
“另外几个孩子也都不错,这不是铁路陆续,一段
一段的在开通吗?”
“那些个孩子,是什么……地区总管?反正挺大的总管,也很考验能力。”
“秦神医给他们的待遇很好。他们用的东西,我这个老家伙都没见过,什么钢笔,计算器,录音笔……都是新鲜玩意儿。”
“他们的月钱,甚至比家里长辈的俸禄都高。干得好的,比长辈俸禄高好几倍呢。”
“这不是叫他们在自家人眼里,也渐渐有了威望吗?”
校长笑呵呵地说。
苏萨还没忘了他刚才摇头的事儿,连忙问他,“那您摇头是什么意思?”
“现在可不是贵族子弟不想去秦神医那儿了。而是秦神医提高了门槛,他们想去也不容易了!”校长哼了一声。
武王了然的笑笑,“她是这个脾气。”
楚延年失忆了,她连燕王殿下的气都敢生。
她说不理就不理,说不让进她的家门就不让进。
贵族子弟看不上她给提供的机会?她还看不上他们呢。
“都是同龄人,以前一个教室里读书的。几个月不见,自己的同窗忽然在历练中成长迅速。穿的用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的气质都不一样了。那同窗们能不羡慕吗?”校长说,“现在挤破了头想得到学院的举荐机会呢!”
武王点点头,“也无妨,学院
还有向朝廷举荐官员的机会。他们不去秦神医那边,到朝廷来,更有体面。”
校长看了武王一眼,没吱声。
“本王道怎么近来听闻许多大臣,旁敲侧击地询问入学的事儿。”武王道。
校长闻言,立时哭着一张脸,“老臣现在是有家不敢回,躲在学院里,才能躲个清净啊。”
苏萨看他道:“想入学的人,怕是踏破了您家的门槛吧?”
“可不是嘛,真叫人惆怅啊!”校长一副凡尔赛的语气。
武王坐在上头,表情有些恍惚。
想当初,秦语叫山上那些孩子去皇家学院读书的时候,他还反对过。
他担心那些王宫贵族因此到他面前闹……怕他们不去皇家学院读书。
皇家学院可是他为自己培植的力量。
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
那些贵族不但没有退学,反而争相把孩子送去。
“她果然有手腕,”武王说道,“不过……不是说好了,皇家学院是给本王预备心腹,预备中坚力量的吗?”
怎么现在,成了她的人才储备库了?好的人才,她给半路截胡了?
武王觉得,他有必要找秦语谈谈。
但秦语现在可没时间跟他谈。
因为秦语不再
王都,她甚至都不在若羌。
她如今带着几名得力干将,来到鞑儿汗国,开发这里的新市场。
小医发现,鞑儿汗国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铁矿的质量比若羌的好多了。
秦语要开发这里的铁矿,自然要征用这里的劳工。
因为她给的工钱足,而且她有小医给设计的更现代化,更省力的设备,工人比传统的采矿省劲儿得多。
所以一下子就收到了鞑儿汗国百姓的热烈欢迎。
当然,首先得感谢楚延年把这里打下来,鞑儿汗国如今已经归了若羌统管。
她是若羌的附属国,所以秦语才能带着人,顺顺利利的在此开采。
因为她的开采工艺先进,铁矿出产量高,更保证了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秦大秦二知道主子来了鞑儿汗国,他们俩个也没闲着。
若羌那边的厂坊都顺顺当当,他们也各自带出来了能独挡一面的副手。
把若羌的工作交给副手,他们来了鞑儿汗国开“分厂”。
这次算是“熟门熟路”,虽然也有各种挑战,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等……
但第一次摸着石头过河,都过去了,这次还能被挑战压垮了不成?
鞑儿汗国的百姓后知后觉的发现,归降了若羌,成
了若羌的附属国之后……他们的生活明显更好了!
有好多的工作机会,自家的男人出去一个月,能挣过去一年,甚至两三年都挣不到的钱!
而且她们作为女子,也能出去工作了!
就连不敢出去抛头露面的,在家里做个缝缝补补,浆洗衣服的活儿,都比过去活儿多,挣得也多了!
鞑儿汗国的变化,周遭的邻国看在眼里。
这边许多国家,并没有严格的“户籍”政策。
于是好些百姓想办法搬家,搬到若羌,或是搬到鞑儿汗国去住。
若羌和鞑儿汗国竟隐隐有种“民心所向,天下归之”的势头。
这叫其他邦国的国君很是心慌。
秦语做这一切的初衷,不是为这时代做点儿什么,也不是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更不是单纯为了挣钱。
她就是想帮楚延年尽快实现目标。
而她,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楚延年去攻打高昌国的时候,高昌国城门锁闭。
他大军兵临城下,尚未开始攻城,便有城中有智慧的百姓朝大军喊话。
“我们投降,可以不杀俘虏吗?”
“可以让我们像鞑儿汗国一样做属国吗?可以来我们这里挖矿吗?”
“可以给我们修铁路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