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陆堂刚被陆老爷抱回来的时候才出生没几天,又是个不足月的孩子,连哭的力气都没,若不是运气好被陆老爷捡到,恐怕早折在那荒郊野岭了。
当陆老爷把孩子交给陆元氏的时候,陆元氏曾拒绝过,倒不是嫌弃这孩子的来历,主要是当时陆臻也才两岁大,正是能跑能跳调皮捣蛋的时候,时刻都离不了人,陆元氏怕自己分心无暇养不好那孩子,反过头来被人诟病。
陆老爷体谅妻子的难处,就没急着给孩子起名。陆堂小时候也确实体弱多病,每次都是陆元氏熬夜悉心照料,就这么养到五岁,才逐渐好起来,陆老爷给孩子起名为'堂',期望这孩子将来能堂堂正正做人,莫像遗弃的他的双亲。
陆堂小时候很黏陆元氏,跟着陆臻喊'母亲'。
身为一名母亲,儿子与养子之间有时候确实难将一碗水端平,而对于陆堂是养子的身份,陆元氏更是头到尾都没想过要对陆堂隐瞒,若是将来陆堂找到亲生父母,是去是留她都不会干预。
说到这儿,谁都看得出来,陆元氏是不想养子将来威胁到儿子的继承权。
随着陆堂慢慢长大,他也感觉到了陆元氏对自己有意的疏离,无论再怎么乖巧听话,也顶多被称赞几句,即便陆臻私自离家习武那三年,他努力当个好儿子,可在陆元氏心里,他永远都不可能与陆臻比肩。久而久之,陆堂跟陆元氏之间产生了难以抹灭的隔阂。
但这些都不是削弱'二少爷'在陆家存在感的主要原因。
自从陆老爷出事后,陆元氏一个人硬撑起陆家庞大的家业,熬到心力交瘁才不得不把陆臻叫回来。
陆臻刚继承家业那会儿并非一帆风顺,因年纪尚轻,遭遇不少故意刁难和阻碍,心里憋屈无处诉。而那时陆堂又正好处于叛逆期,认定了陆臻是导致陆元氏病重的元凶,因看不过眼,几次三番故意挑衅,两兄弟一见面就打,陆元氏被气到吐血,心还依然向着自己的儿子。
陆堂愤怒了,在与陆元氏大吵一架后提出要与陆家划清界限,果断搬离了陆家。
每每提及养子,陆元氏心里很矛盾,她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可一想到陆堂那日失望与不甘的眼神,总觉得亏欠了那孩子。故而在陆堂单方面
与陆家决裂之后,陆家依旧承认陆堂拥有陆家子嗣该享有的一切待遇。
这几年陆堂一直寄宿在丽泽书院,回城不回家,可见性子有多倔。
陆元氏知道他身边不缺人照顾,又有院长代为管教,也就由他去了。
在'二少爷'的问题上,没几个能揣测出陆氏母子的真实想法,下人们也渐渐地不再提及'二少爷',久而久之,都心照不宣地把'二少爷'默认为陆家的禁忌话题。
陆臻成亲日子定在二月十二,陆堂的身份虽是养子,但也是必须要出席的。陆元氏料想自己去信陆堂未必肯回,便让陆臻亲自去接了,也不知道陆臻用了什么法子,不到半日,还真把陆堂给带了回来。
陆堂回来的消息被下人们奔走相告,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玉竹和佩兰都是家生子,对陆家两位少爷的事知道的要比别人多些,在听完两丫头的讲述,孙琇莹对陆堂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就是个缺爱又极渴望爱的别扭孩子。
但在几个时辰后,她见到了陆堂本尊,对其的认识又多加了一条:因中二病晚期引发性格扭曲的熊孩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