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京都这边。
倭国的使者早就进了城,带来他们国君的意思,要么本朝赔礼道歉,要么就两国开战。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朝中,一连好几天,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在为了这件大事而争论不休。
两国开战是一件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所有人忧心忡忡又各执己见。
在明乾盛拖着这件事,久久不做决定的情况下,朝中的大臣很快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武官,以上官将军为首,主张开战!
在他们看来,我朝兵力强盛,国库充裕,这一战不一定会输!
更何况本身就是倭国有错在先,他们反而贼喊说贼,不打岂不是助长敌人的气势?
而另一派则是文官,纷纷提议要议和,让明司隐这个挑起战事的罪魁祸首出面和解。
毕竟打起仗来,受苦受累的是百姓,遭殃的也是他们。
整个文武百官全都分成两派,唯有苏丞相不发一言,独善其身。
作为一只老狐狸,他当然嗅出不一样的气味,深知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
明乾盛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都快吵翻了天,既不出言阻止,也不推波助澜,冷眼旁观着。
然而事实上,他早就做出了动作。
在那封斥责的信件之后,他又另外修书一封,紧接着送了过去。
书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明司隐去倭国议和,平息对方的怒火,取消这场战争。
可是即便明乾盛私下已经做出举动,他也任由朝臣们继续争论,想着自己要做到万全之策。
于是乎,在信件送出的第二天,上官将军收到了一条进宫的指令。
在皇宫的御书房中,上官将军见到了明乾盛,心中忽然有些揣测。
看见来人,明乾盛立马摆出满脸的笑容,亲手扶着对方站起身。
他也不多说什么,直入主题。
今天他召见对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派遣他入驻边防!
这也是他再三思虑之后,做出的另一个决定。
而明乾盛的这个指令,恰好也撞在上官将军的心口上,当下就二话不说的同意了。
作为主战派领军人物的上官将军,在人情方面,更加倾向于苏倾城和明司隐二人,不愿意他们平白受这份罪责。
因此一听到明乾盛说要派遣自己去往宁城,上官将军毫不迟疑,出了宫就整理行礼,挥军南下。
明乾盛打的什么主意,明司隐在收到对方第二份书信之后,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了。
两人是亲兄弟,即便是同父异母,争斗了数年,那也是长时间相处在一起的,对于各自的性格很是熟悉。
明司隐一看到对方要求自己深入倭国议和,就明白明乾盛想要的不是两国的和平,而是要让自己死在倭国。
议和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以他对自己这个大哥的了解,对方怕是从不曾想过要与对方和谈。
明乾盛看起来是个温润和善的人,实际上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因此,即便拿到了书信,看到了上面的命令,明司隐也无动于衷,继续呆在宁城里面平静的生活。
因为他要等,等对方的后手,他才能进行下自己下一步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