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盒子里的秘信记载,那个夜晚被无厘道长强逼并活埋的少年,其时一十三岁。如果他没死,二十一年之后,就是三十四岁。年龄上与归无情相符。
没有人知道,在那个夜晚之前,那位可怜的小道士究竟叫什么名字。许多年以后,也没有人将归无情与当年的那个小道士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个世上知道此事的人,不会超过三个。而且谁也不忍再次提起,包括无厘道长自己,要知道,那话儿被咬掉一截,无论如何都是人生里最最惨痛的经历,没有之一。
小道士原本是个四处流浪的孤儿。机缘巧合之下,被人带上武当山做了道士,说得好听点是道士,实际上就是个下等佣人,专门干杂活的。扫地,挑水,劈柴,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当然了,他觉得这种生活也不错,至少不用在江湖上四处漂泊挨饿。
他理想不高,能每天吃饱饭就行,从不奢望能在武当山上学成绝世武功。虽然,他也练过剑,那是武当山上每个人每天的必修课,包括闲人等。
其实,即便他有学武之心,也没等到那一天。
换句话说,在他对武功产生兴趣之前的某一天,有人以一种极其冷酷悲惨的方式,提前结束了他在武当山上的生活。
这一天,那位早前大发善心、从江湖上将他带上山的真正道士,把他叫到跟前,示意他准备跟对方一起下山去办事。小道士这时才知道,让自己脱离漂泊生活的大恩人,原来是武当山上的掌门大弟子无厘道长。如果不出意外,此人就是下一任的掌门人选。
小道士忽然感觉自己前途一片光明。自己是掌门大弟子带上山的,此后就算是他的直系门人了。等到无厘道长接任掌门,自己即便仍然地位不高,但掌门身边的人,怎么都不会被别人小觑的。
小道士高高兴兴打点好行装,一路脚步轻快,跟在掌门大弟子身后,走下了武当山,走向他曾经熟悉的残酷江湖。
走在那条熟悉的崎岖陡峭山道上,小道士觉得自己正在走向幸运之门。他不知道的是,前方等待他的,恰恰是一个地狱入口。
许多年以后,死了的小道士,像蚕蛹化蝶一样变成了归无情,他才明白过来,无厘道长将江湖流浪孤儿带上山,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许多无家可归的儿童少年,都被无厘道长带上山,做工,打杂,还有服侍他。
一般的服侍,比如斟茶递水之类,多数人受得了,而且也心甘情愿;还有一些难以言说的下流服侍,绝大多数人便受不了。于是,受不了的那些人,便逐惭从武当山上消失了。根据官方说法,他们要么是好吃懒做被赶下山,要么吃不了练武干活的苦,自己偷偷跑下山。
事实上,根据各方不太可靠的小道消息称,这些从江湖上收集起来的半大孩子,基本没有一个再回到江湖上流浪。原因是,绝大多数死了,少数几个依旧留在武当山上苟延残喘。怎么死的,谁杀的,没有人说得清。这个江湖混乱不堪,武当山下的各个角落,死几个半大的孩子,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没人会将这些阴暗面与武当派的高大形象联系起来,当然,更不会与道风仙骨的掌门大弟子联系起来。
许多年以后的归无情知道,人前道风仙骨的武当掌门,私下不但癖好特殊,而且欲望强烈,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病态程度。更可悲的是,此人武功之强,江湖上几乎无人能敌。
现在的归无情,讲述那个夜晚的故事,细节上与南宫玄秘信上所记载的,略有不同。
归无情说,一路上,掌门大弟子对小道士都很亲切,不像是长辈对小辈的那种和气,更像是兄弟间的亲热,这让他受宠若惊。
他们走了很远的路,说了很多话,归无情说,掌门大弟子一路上说的话,小道士其实绝大部分没听懂。不知对方想表达什么。他毕竟只有十三岁,心智和生理尚未成熟。小道士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对方的语言和肢体太过亲近,气氛有点……怎么说呢,那时他觉得是有点怪里怪气的压抑,许多年以后他才懂得了“暧昧”这个词。
不幸的是,小道士第一次接触的暧昧,居然是如此的恶心。这股子恶心感,才是他后来命运滑向悲惨深渊的根源。如果他感到的不是恶心,而是舒心,那么,他后来铁定会成了掌门大弟子的心腹,就像那位多嘴的无聊道长一样,在武当山上平步青云。
归无情说,这次下山,本来说好是去办事的。小道士以为能跟着掌门大弟子在江湖上风光一把。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走了几天的路,什么事也没办,几乎每天就是坐在马车里,感受着对方喷出气息里的温度,其间夹杂着恶心的酸菜味道。
他自己越来越不安,而掌门大弟子似乎也逐渐失去了耐心。
终于在一个傍晚,他们弃了马车,黑暗里赶了很远的路。然后停在一个山坳里。
小道士以为在这里办什么江湖之事,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掌门大弟子的摊牌。
那位亲切的长辈,亲热的兄
弟,暧昧的……同行者,此时换了个面目,平常道貌岸然的脸上,堆上了古怪阴险的笑容,向小道士提了一个古怪阴险的要求。
这个要求,许多年以后的归无情仍然无法说出口。周围的听众们,只能意会。我能想象出个大概,我旁边的三个女孩子,从她们的脸色眼神来看,估计根本没听懂,如坠层层云雾中。所幸的是,她们没像刚才叶欣一样向我提问。否则我会再一次头大如斗,狼狈不堪。
小道士对恩人掌门大弟子提出的要求,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茫然。他此时也不懂这是一种屈辱。茫然之下,本能反应是抵制。小道士坚拒不从,出于无知与茫然,愤怒的成份应该很小。因为完全不懂怎么回事。
归无情现在以极大的勇气承认,小道士的坚拒是暂时的,撕打躲闪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提出要求遭拒之后,掌门大弟子又发出了威胁。将他赶下武当山、继续流落江湖挨饿,那是最轻的惩罚,将其就地大卸八块,月黑风高之际,根本没人知道。更要命的是,掌门大弟子说,他最善长的整人方法,是活埋。而且,他真的就地挖了个不大不小的坑。所使用的工具,就是那柄日后象征掌门身份的长剑。那是一柄宝剑。
小道士毕竟是个孩子,他怕了。他双手下垂,保持沉默,那意思很明显,为了活下去,他只能任对方摆布。这个世上可怜可悲的下贱之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也许这一关并不难过,活下去再说。
就这样,他俯卧着,脸埋在草丛里,任凭自己的恩人摆布。
这个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归无情不说,没人知道,我估计他自己都没感觉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小道士感觉到了痛苦吗?悲伤吗?草丛里有没有留下他的泪水?有没有觉得生无可恋?归无情同样没说,别人不得而知。
反正小道士最后仍然活着,并且翻转了身子。他以为一切结束了。然而并非如此。
翻身,他是不由自主的。严格来说,是被人扳过身子,别人希望他仰天而躺。
他本想坐起来,却又被人压住了。紧接着嘴里被塞了东西。不是为了堵住嘴不让说话的破布,而是别的东西。他虽只有十三岁,但惊恐之下,还是品出了那是什么东西。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何况还是自己也拥有的东西,虽然自己的东西还远没成形。
真正的屈辱感,是在这一刻激发起来的。
客观地说,成年人之间施行这种事,无论男女,总是千姿百态,花样繁多,只要两情相悦,什么行为和动作都算是美妙的,还可以上升到技术的高度,根本就谈不上荒唐与变态。充其量,只能说是口味的轻重之别。
但对一个孩子来说,掌门大弟子的操作方式,无疑最大限度地伤害了他最后一点尊严,把他推向了黑暗与生无可恋的深渊。除了无法言说的悲苦与惨痛,恐怕没别的感受了。
小道士的反应是咬。猛力一咬。
孩子的牙齿尖利,结果就是咬掉了一截。幸好掌门大弟子反应不慢,缩得及时,只咬掉了前面一小截,失去的不到一寸。否则,很可能就要像当年鲁智深拔树一样,连根拔起。一寸相对于四五寸,掌门大弟子算是幸运了。
后来的情况是这样的:掌门大弟子负痛拍了他一掌,起身一脚将他踢入预先挖好的坑里,堆上泥土之前,还不忘在他身上刺了一剑。于是,小道士在泥土加身之前,便晕死过去了。晕死,并未真死。
现在分析起来,小道士最后奇迹般生还,首先归因于掌门大弟子的负痛流血,他必须尽快找个地方处理伤口,否则,少的就不仅仅是一寸了,估计整根都不能用,所以他埋得比较草率。其次应该归因于黑暗,因为黑暗再加上疼痛,掌门大弟子的那一剑,并未刺到他的要害。
第三,小道士的性命,被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和尚所救。
和尚不知从哪里来,只不过是小道士的个人感觉,许多年以后,归无情才知道,实际上此人的来路和去向,都十分明确。甚至,此人在旁边目睹了部分罪恶情节。
自己被埋掉之后,掌门大弟子的去向,小道士不得而知;自己重又被人挖出来,被带离那个伤心恐怖之地,一切细节,小道士同样一无所知。因为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昏迷了整整三天。
醒来之时,他不知自己身处何方,更不知离那个罪恶之地有多远。他甚至以为自己已经死去,来到了另一个虚无的世界。
小道士首先看到一盏灯,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光头和尚。和尚面相慈善,但眼神凶狠。
和尚正在给他处理伤口,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告诉他,自己深夜赶路,恰好露过那个罪恶之地,目睹一个道士正在一座新坟边填最后一把土。道士走后,和尚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挖开了那座没有墓碑的新坟,见到的是一个身受重伤的孩子。
和尚仔细检查孩子伤口,本意是找出凶手的身份和来路,却意外发现,孩子一息尚存
。于是将其带离了那个地方。三天以后,孩子终于活过来了。
对于此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尚一概不问。又过了三天,和尚把他留在此处养伤,而自己飘然而去。
这是一户偏远山区的农家。小道士在此处养好伤之后,便留了下来,帮那户农民干活糊口。这户人家也很奇怪,从不问他的来历和去向,甚至连话都不怎么跟他说,但不并不反对他留下来过日子。
小道士在此地度过了平静的三年时光。三年后,他已经不再是小道士,变成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时年十六岁。
三年以后,来了一个中年男人,又将他带离了那个地方。他本来不愿跟一个陌生人离开,但赫然发现,这个中年男人,居然就是三年前救他的那个和尚。和尚还俗了,留了一头乱发。脸上的表情与和眼神,比之三年前更为凶狠阴沉。
既然是恩人来到,只能跟他走了。事实上,不跟他走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中年人一来就将原来的那户农民一家三口全杀了。少年人没想通的是,对方为什么不连他一起杀掉。自己是对方所救的,一起杀掉,他并不觉得有多大冤屈。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一开始是个和尚,后来还俗的中年人,就是当年的梦碎大师,后来江湖上昙花一现的幻影刀南宫玄。
回想一下。三年前南宫玄路过那个罪恶之地,救下小道士,其实并非偶然。
三年前。相对于现在,就是二十一年前,少林寺那场惊天变故,一年以后才发生。梦碎大师那时正在严密策划,如何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击退梦遗大师,让方丈之位落入自己之后,而又不致引起江湖震动。
他已经收集了很多梦遗大师的恶迹,但他不想直接呈现给海亮大师。因为那样即便产生了效果,他自己也会给师父留下居心不良的感觉。所以,他的计划是,借助少林寺外的第三者之口,向海亮和尚讲述梦遗大师的劣迹。这样不但显得可信,而且他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当时,少林寺外的江湖上,关系最好的是武当山。所以,梦碎大师将这个第三者,设定为武当掌门万明道长。如果万明道长给少林方丈写一封信,提起劣徒梦遗大师在江湖上的恶迹,即便证据不明显,也具备无与伦比的说服力。
可是,怎么才能让万明道长写这封信?毕竟别派门人的江湖劣迹,谁也不愿多嘴管闲事,哪怕是关系好到无话不说。
除非,武当派也出了这么一个劣徒,而且与少林寺的劣徒狼狈为奸,那么,两派掌门就算是同仇敌忾了。很多事情,就可以摊开来讨论。写一封信,便在情理之中。
南宫玄现在说,当时他的计划有两个选择,一是伪造万明道长的信,其间不但要说起梦遗大师的劣迹,还得提到武当派掌门大弟子无厘道长的恶行;二是想办法真让万明道长写一封信,内容与前面的大体一样。
南宫玄最初选择的是第二个办法。因为自己的师父海亮并不傻,伪造信件很容易拆穿。然而,要让万明道长真的向海亮写一封信,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件武当掌门弟子的恶迹,能让万明道长震怒,乃至万念俱灰。
无厘道长在江湖上的名声,比之梦遗大师,似乎要高大正面一些。除了长相仙风道骨,还因为他的手法比较干净利落,从不留痕迹。当然,要找他的恶迹也不难,但真要让万明道长震怒到更换掌门人选,那就有点难了。
对梦碎大师而言,为了方丈之位,再难的事情也得去干。万一不成,还有第一个选择:伪造信件。虽然容易拆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况且,只要把恶迹写得亦幻亦真,即便拆穿信是假的,仍然能够对信里的主角形象起到扭曲作用。事实上,他最终采取的还是这个办法。当然了,这办法让他一败涂地。
此前与无厘道长接触得少,梦碎大师此时要找对方的恶行,惟一的办法就是经常跟踪对方。而且还得亲自身体力行,无厘道长可不是普通人,跟踪他,派个武功一般的亲信或徒弟,根本做不到。
在无厘道长带小道士下山之前,梦碎大师已经跟踪过无厘道长好几个月了。无厘道长带着小道士到处游荡的过程中,梦碎大师改头换面,也跟踪了几十里。
对于无厘道长的特殊癖好,梦碎大师早有耳闻。对方带着个眉清目秀的小道士,到处晃荡,他知道一定会有故事发生。于是,那个晚上,他真的等到了那个故事。
南宫玄其实并非一开始就在犯罪现场的,傻子都知道,跟踪无厘道长不能太近。否则容易丢命。
南宫玄到达时,无厘道长正负痛将小道士踢入坑中,然后急急忙忙填土,又急急忙忙逃遁而去。南宫玄并未看到无厘道长被咬掉一截。好奇之下,他翻开了泥土,检查小道士的伤口。也许是天意,他发现小道士一息尚存。
三年之后,梦碎大师摇身一变而成了南宫玄。他带着自己当初救下的少年,去了蜀中,并与诸葛神甫结成了生死兄弟。
那个少年此后才有了名字:归无情。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