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淮心情极佳的倚在上林苑的塌上,他一腿支起,散漫地望着于才良道,“消息传来了?”
于才良颔首:“恐怕明天朝堂要热闹了。”
宋瑾淮嗤声一笑,掷出了手中的荷包,“今天才热闹呢,明天不过是登台唱戏而已。该安排的恐怕方阁老今日就已安排好了,跟着他们去追,他想抓人,就偏不让他们抓得到。”
于才良应了一声,赶忙接住宋瑾淮丢来的荷包,里面沉甸甸的,这里面都是银票。
“到了拨银子的时候了,让高朗给送过去。”宋瑾淮起身弹了弹有些褶皱的衣摆。
他扫了眼身后的于才良,“看见有好的苗子,叫高朗给带回来养一养,浪费了就可惜了。”
“属下明白,请大公子放心。”于才良笑着应道,“我跟着高朗去,保准不会错过一个。”
方阁老的书房里进进出出全是人,有不少还穿着朝服的人在书房里坐着,整个屋里气氛凝固的让人无法呼吸。
不一会改退出去的人都退了出去,只留下方阁老几名学生恭敬的坐着,听从他的吩咐。
“这事必须得有个交代。”方阁老坐在上首的太师椅沉吟道。
底下的几人具认同这种做法,方阁老底下的学生出了事,作为老师不去出头,严惩凶犯。其余的人怎么能安心跟着方阁老做事?
“子明兄向来沉稳,鲜少与朝中人树敌,更何况又是在临泉府出了事,恐怕与宋家脱不了干系。”一个穿着蓝色直裰的三十多岁的男子说道。
“宋家惦记临泉府粮道许久,这条路他们不握在手里恐怕不会安心。”又有一人附和道。
“没有什么证据指向宋家的,恐怕不见得就是宋家人做的。韩尚书不也盯着那条粮道?当初为了这条路也是闹得很不愉快。”一个留着小羊胡子的男人说道。
方阁老听着他们说话,迟迟不出声,底下的人也渐渐静了下来,都望着他。
“祟召,你与子明的关系最好,这件事交给你去查,也不枉你们交好一场。”方阁老沉目望了眼坐在一旁一直没出身的刘崇昭。
刘崇昭听到方阁老叫他的名字,立马躬身行礼,“学生必不辜负老师所托,也一定会让子明兄安心瞑目。”
方阁老见他举止沉着,叹了一口气,“我向来看好子明,以他的资历再过两年就能调回京中任职,子明聪慧要不了多久,京中必有他一席之地。可惜,竟折在临泉!”
说到最后,他语气加重。大家都知道方阁老心情不好,正在气头上,也都不敢说话,都默默不语。
有人庆幸,有人哀叹,兔死狐悲多少都有些伤感。阁老手中资源不少,好的资源却也不算太多。
毕竟朝中的位置都是满的,你想坐上去,就得有人退下来给你腾位置。
几方势力都盯着,不免一番厮杀,韩尚书比不过曾为帝师的方阁老,宋家是武将在几乎都是文官的朝堂上就显得有些尴尬,更何况老狐狸宋泊君远在漠州,大公子宋瑾淮虽谋略过人,可资历对比老一辈就有些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