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车下的夏永凌也是深有感悟,“大小姐说得没错,但百姓不重视读书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发财之道,读书起效最慢。无论是种田、经商,即便是学个瓦匠、木匠,也是学上一些时日便能赚些银两,只是赚多赚少之别罢了。然而读书,却需要漫长时间,哪怕是为人抄书写字,也最少要练上五年以上。在民间,只有富人才能安心读书但穷人不能,是因为读书需要一个非急功近利的心态,穷人……拖不起。”
叶琉璃叹了口气,“是啊,饭都要吃不上了,谁还有心思学那些之乎者也?”
说着,婉拒了夏永凌的相扶,自己踩着车凳下了来。
夏永凌语调一转,“大小姐切勿担忧,那免费学堂便能完美解决此事,不久的将来,百姓们一定有办法人人读书。”
叶琉璃点头,“借你吉言,希望如此,”声音顿了一下,小声道,“还有,所做的一切都要记录好,如果成功,以后方便推广。”
“是。”
一众人进入白鹤书院。
白鹤书院的门口依旧不大,但进入后却别有洞天。
却见加盖的两层中间是镂空设计,环绕四周是书架和桌椅,临近中间镂空处有栏杆,式样与京城书院极其相似,但照明却比京城书院更好,可以说,虽无日光灯,却达到了日光灯的效果。
这个时代的玻璃技术还不成熟,制作成本很高,即便是牺牲大量失败品做出一两个器具也是昂贵,更多用来制作成容器或者珠宝,包括胡国大臣们官帽上面装饰物便是玻璃。
官员们的官帽和其珍贵?
别说其代表了官职,甚至于代表官员的项上人头。
当时叶琉璃看见大臣们一个个头顶珠子,还以为是什么珠宝,后来才知道,原来就是玻璃,大跌眼镜!
所以说,这个时代是没有玻璃窗的,都是用木窗和窗棱纸。
大白天的关窗子,就好像现代窗户遮了个纱帘,即便打开窗子,也没多少光亮,何况胡国的建筑风格屋子很深,就靠窗子射入那点光亮,最多能照半个屋子。
但白鹤书院怎么就这么亮?
掌柜和小二再没有之前那样的无精打采,一个个喜气洋洋,虽然生意依旧没指望,但夏永凌说只要白鹤书院好好经营,以后衙门定期发一些补贴下来。
众人再见夏永凌也不是从前那样爱答不理,一副见到救世主的模样,看见了便扑了上来,各种礼貌请安、嘘寒问暖。
叶琉璃倒落了个清净,趁人不注意溜了进来,跑到书院正中央去看。
果然,玄机在这里。
只见屋顶不是封闭的,竟是敞开的,太阳光直射下来如何不光亮?
叶琉璃一把将正在应酬的夏永凌拽过来,伸手一指,“你疯了吧?就这么敞着?下雨怎么办?难不成还找盖子去盖?”
夏永凌道,“回大小姐,下雨时确实能用盖子盖。”说着,便吩咐小二去演示。
小二爬上楼,伸手抓住一根粗粗的斜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