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 共议出征之事
过了几分钟,皇帝来了,众位官员除了慕淮南,连忙下跪给皇帝请安。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帝坐到龙椅上,看见慕淮南很惊讶也很惊喜,对于这个人他不敢得罪,慕淮南也从没有跟他以礼相待过!
皇帝看着慕淮南,呆了十几秒钟,旁边的太监提示了他一下他才说道:“众爱卿平身!”
然后皇帝又说道:“淮南兄,你也来了!我还以为你会再过几日才来!”
慕淮南不客气的说:“不敢,我来着不是为了跟你称兄道弟的,听说北疆边疆出事我这才赶过来的。快说政事吧!”
皇帝很尴尬,咳嗽了两声说道:“各位,既然淮南王也来了的话,那我们今天就商讨如何出征的事吧!”
下面有人说道:“敢问皇上,您昨日不都还讨论议和么?怎么今日就直接说出征?这会不会有点过于激进了,毕竟那些人只是为了利益而来的,我们只要给他们一些好处就行了!”
皇帝正准备说道,被慕淮南打断了,慕淮南说道:“议什么和?人家都快站到你头上拉屎了你还想着议和?要我说直接和他们打!”
皇帝附和着说道:“淮南王说的极是,我们确实太窝囊了!是该主动出征!”
看来那位大臣是比较保守但忠心且敢言敢怒的人,从人群中走出来说道:“皇上,我认为这是还是议和的好,毕竟人这次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边疆的战士不都说这次敌人至少得有50万人马么?而且还个个都是骑手!我们的军队虽然不输,但我们是步兵多骑兵少,和这些全是骑兵的部队打仗我们根本就没有一点优势!”
皇帝被说的哑口无言,也是啊,这位大臣所说的一点都不假!刚刚自己说出征完全是因为看到了慕淮南,这人从来都是不和人议和的,有矛盾就打!自己之所以说出征完全是因为怕这个慕淮南看不起自己!
慕淮南见皇帝不说话就开口问道:“我们总共有多少骑兵?”
那位大臣答:“加上刚刚开始训练的总共也就10万。”
慕淮南说:“那么多完全够了,敌人可有带射手?”
大臣答:“带了!”
慕淮南:“多少?”
大臣:“据前方传来的报告猜测,大概有几万。”
慕淮南说:“猜测?为什么没有准确的数据?”
大臣:“我们的侦察兵猜测的,根据敌方每一次的攻势发现,敌方在故意隐藏实力,有好几次我们的部队都以为打过了敌方部队要往前扑的时候被敌方的隐藏部队给杀死。”
慕淮南说:“看来这次的敌人还有些狡猾啊!”
大臣答:“我们的一个高级指挥叛逃到了敌人那边,所以我们打的这么艰辛!”
慕淮南说:“哦?是谁?”
大臣答:“是北疆的一个长期守卫将领,听说是收到了敌方的巨大的诱惑才叛逃的!叫包文”
朝廷上的其他人纷纷吵了起来,都在议论这个包文。
慕淮南知道这个人,和自己以前在镇压边境冲突的时候合作过,两人关系那时候也挺好,后来因为自己内调就没有联系,彼此都了解对方的个人作战风格!这人确实是一个有领导才能的人,怪不得这次朝廷商量了那么多天都没有商量出什么结果,原来是遇到了铁板一块!
慕淮南说道:“看来是我错怪你了!你说的议和之事确实是为了国家的安稳着想,但我们不能议和,此人我是非常熟悉的,手段残忍又诡计多炸!”,然后又多皇帝说:“辛苦你了!这次遇到的敌人确实很不好收拾,你睡得很不安稳吧!”
皇帝说:“国家大事,不能贪图个人享乐了!谢谢王兄的问候!”,皇帝没有想到慕淮南会说这种话,然后又想到了两人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无忧无虑的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慕淮南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这时候的表现还算对得起先皇的治理好国家的遗诏!”
皇帝苦笑,你以为呢?皇帝简直太苦了,没有战事的时候我依然要早起商议朝事、听来自各地的汇报、批奏折、看批文,有战事的时候我就更忙了!每天能吃顿好饭都算是奢侈的事情了!
慕淮南说道:“我们作为统一的王权,不能对这些少数民族低头,越是向这些人低头他们越是欺负你,我相信你们这几天尝到这种滋味了吧!我虽然没有来上朝,但在来的路上,我都听季尚书说了不少的事情!人家都那么欺负咱了,咱还能忍吗?”
这句话说到了在场的很多人的心里,这些人作为国家的理事或掌管者,对于外来的侵略除了战场上的战士就他们体会的嘴深刻、直接,而最近的北疆敌人确实是给脸不要脸,不仅对于议和之事嗤之以鼻,还把前去议和的使者给杀掉!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但自己又不能不忍,因为论实力确实干不过别人啊!又是他们只能隐忍,但今天慕淮南的言语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他们确实不想就这样苟活着!
于是皇帝说道:“那众爱卿可还有赞成议和的?”
只见在场的大臣中没有再举手的,因此皇帝说:“那好,我就宣布了,我们不再向敌人低头,要么做亡魂、要么做主人,绝对不能在敌人的羞辱之下苟活,我们向敌人开战吧!”
有人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那这次的最高指挥可是肖光辉将军?”
皇帝说问慕淮南:“淮南兄可否替我带领军队出征?我让肖将军做你的应援!”,皇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这个想法其实是想了很久很久。他以为这样能更有利于他的皇位做的更加安稳,无论战果是输还是赢!赢了,边疆的形式安稳;输了,大不了死你一个慕淮南。我到时候再去跟地方议和,哪怕是割出一块地来呢!
慕淮南和一些知道过去夺王位的事情的人都知道皇帝要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