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交好徐平生
见林秦侃侃而谈,大伙一时之间都有些愣神,普通百姓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也不知道其中这一番内情,可见林秦又认出万花贺岁图,就连画卷的主人也有些懵。
徐平生也惊讶了一下,随后笑道:“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人知道这些,难得,难得。”
林秦笑了笑,继续说:“前太师曾经在京城向不少读书人展示过万花贺岁图,是而,不少都见过此图,想要临摹此图倒也不难,而且,见过此图的人不多,与原作稍有些不同,也不易察觉。阁下手中这幅画,应该是临摹杨小公子。杨小公子当年年幼,笔力尚有不足,所以与杨挺老先生的万花贺岁图就有些区别,就拿这万花来说,杨挺老先生一共画了六十四种花,因当时杨老太太是六十四岁生辰,杨小公子当时临摹时,因为笔力的关系,少画了两种,一共只有六十二种,阁下若是不信,不妨数数。不过,这人本就是临摹的杨小公子的伪作,加上此人的画工欠缺,应该会再少几种。”
徐平生闻言,哈哈大笑:“没错,原作一共六十四种,杨小公子的化作却只有六十二种,只因其中两种,杨挺老先生画得栩栩如生,犹如真花,杨小公子临摹许久,一连三幅都未办到,最终放弃。而眼前这副,”徐平生嗤笑一声:“怕是连杨小公子的一半都不到,又如何能够同杨挺老先生的万花贺岁图相比?”
见林秦和徐平生说得煞有其事,这画卷的主人也有些疑惑了,难道,他手里的画卷,真的是假画?
“这画我是从刘老先生手中所买,自从到手后我就一直拿在手中,从未放下过,也不可能被人调了包才是。”画卷主人有些疑惑地说。
沈菡站在一旁,听到这话,就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位刘老先生给你的画卷就是真的?我虽然不懂这些,但是听你们说的这些,这画应该是价值连城,若是从爱好来讲,这怕是多少钱都是不愿意出手的,要是从利来说,我会去京城,将事情闹大,价高者得,而不是这么私底下偷偷摸摸地卖给你了。”
林秦闻言,有些无奈地看了沈菡一眼,随后望向画卷主人,开口:“拙荆说话直,希望公子别见怪。”
那画卷主人倒不介意沈菡说的这些,只是若是沈菡所说,那刘老先生是故意卖假画给他?画卷主人这下越发气了:“这画可花了我整整三万两银子,若是假的,这也欺人太甚了。”
徐平生听完,当即笑了起来:“三万两?杨挺老先生的真迹,三百万两都买不到。旁的倒也罢了,这副万花贺岁图可是杨挺老先生最为出名也最为精致的一副。”
徐平生说完,林秦当即也接上了话,开口:“现下还来得及,你不妨去找卖主,让他将钱退了,若是他不肯,你尽管报官就是,这黎城也有不少德高望重懂画的老先生,让他们分辨即可。”
见林秦这么说,那画卷主人心里也有些波动,当然,之所以会相信林秦,也是掌柜的一句林秦是柳家的座上宾,既然是有身份的人,应该没有道理骗他才是。
徐平生笑了笑,说:“今日也算是我泼了你的画,你将画退回去了,若是觉得自己吃亏,不妨你给我三万两,我来替你画一幅万花贺岁图。”
那画卷主人听了,当即嗤笑了一声:“你?三万两买你的画?痴人说梦吧?你懂画吗?”说着,画卷主人也有些焦急,带着下人又急急地去寻那位刘老先生了。
等此人走后,林秦才摇了摇头,开口:“三万两能够买到徐先生的画,廉价了些,可惜,此人不懂,倒是白费了先生的一番好意。”
沈菡在一旁听了,惊讶,开口:“三万两还不够?那得多少?”
林秦笑了笑,说:“徐先生的画作不多,如今也只有三四副,其中一幅曾经卖出一百七十八万两的高价,而且是黄金。”
“这么贵?”沈菡震惊,心里直喊着,这是抢劫吧?那些古董值钱她还理解,一个还活着的人,居然也这么贵?
徐平生笑着摆了摆手,说:“这位公子抬举了,当日之所以会卖出那么高价,也是因为有几人一道哄抬,若是真按画作来讲,远远不必这么多。”
“徐先生谦虚,以徐先生的画工,单是一副画作,怕是也不会在十万两之下,何况当日那副徐先生还曾题诗,字画两全,一百七十八万两,虽虚高了些,但也名副其实。”林秦说道。
两人这边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旁边的人听着都是一愣一愣的,一幅画卖出一百七十八万两黄金?这两个是骗子吧。
徐平生笑了笑:“公子知道的倒是不少。今日多亏公子仗义执言,公子的恩情,徐某谨记在心,日后定会相报。”
林秦听了,笑道:“当日徐先生赐名,是我们夫妻二人亏欠在先,今日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不足挂齿。”
徐平生闻言,冲着林秦点了点头,对林秦十分满意,也没有多扭捏,笑着应下了,随后就同林秦夫妻俩告别。
等徐平生离开之后,沈菡也和林秦一道离开,继续前往自己的目的地,而酒楼这边围观的人也渐渐开始散了。
酒楼里当时也有不少书生,只不过还没有那么好的眼力罢了,方才听着也是一愣一愣的,这会大伙都散了,有几个书生还一直记着这回事。
忽然,有人突然一拍桌,开口:“我想起了,我知道这人是谁了。”
“什么谁是谁?”书生的同伴问。
“方才那位同人争执的男人,他自称徐某,后来的那对夫妻也称他为徐先生,当今,徐姓先生,又卖出一百七十八万两黄金高价的,不就只有徐平生,徐先生了?”
书生这一说,大伙也纷纷反应过来,当年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是在京城发生的,不过因为最后成交价太高,很快就传遍了各地,这几年徐平生隐匿之后,大伙渐渐有些不大听说他的事迹,所以一时半刻才没有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