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徐晋到家里来
“徐晋大哥,你过来找我爹吗?”苏秋荷有些害羞的说道。
“是啊,我这次是专门来找苏大夫的,要来感谢他。”徐晋手里提着他昨天去山上打到的野味,还很新鲜呢,今天大早上的收拾好,就想着给苏成家拿一些来,就是为了感谢苏成救了他娘。
“可是我爹已经去了山上挖草药,暂时不在家,下午才回来呢。”苏秋荷只忙着跟徐晋说话了,一时都忘记了请他到家里来坐坐,还站在门外,还好都这么熟了,徐晋也知道苏秋荷的脾气,所以根本没在意这么多。
“秋荷,外面是谁在说话啊?”此时杨氏还在屋里擦洗东西,只是听见外面有人说话,并不知道是谁,就喊了一声苏秋荷问了问。
“娘,是徐晋大哥来了,他找爹来了。”苏秋荷回应道。
“是徐晋来了啊,那你咋不让人家进来呢?还站在外面做什么?”杨氏责怪道。
因为徐晋他娘受伤的关系,徐晋最近几天往这边经常跑,所以杨氏对他也已经很熟悉了,而且觉得徐晋这个人还挺不错的,不管是为人还是别的当面,都很不错。
“哦对,我差点忘了,徐晋大哥你快进来坐吧。”苏秋荷赶紧给让看。
每次苏秋荷看见徐晋都感觉有些语无伦次的样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次也是,人家都过来了,她竟然还不快点让屋里坐,真是脑子有些抽风了。
知道是徐晋来了,杨氏赶紧把手擦了擦出来招呼着。
看见徐晋还拿了不少新鲜的野味,要是拿去镇上的酒楼卖掉,肯定值不少银子的,看来这徐晋还是很大方的,让杨氏又再一次对徐晋的印象好了不少。
“来就来吧,咋还这么客气,拿这么多东西呢。”杨氏知道徐晋找苏成去给他娘治病,也没有说把治病的药钱给先欠着学那些人。
徐晋还是很不错的,每次从苏成这抓药,都当时把银子都给了他,一个铜板也不少。
“这也没什么,都是我自己去山里打猎得来的,就想着拿来给你们尝尝鲜,这次我娘的事情,多亏了苏大夫,要不然我娘也不会每日好转的那么快。”徐晋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苏成的。
看来当初他选择相信苏成,是很正确的做法。
“呵呵,这孩子这么客气。”杨氏看见这些东西,自然很高兴了。
家里很久都舍不得买肉吃了,现在突然有这么多,怕是一顿吃不完,要熏好以后放起来,等想吃的时候在拿出来吃。
既然人家过来了,还拿了这么好的东西,杨氏也不会让人家饿着肚子回去吧,肯定要留徐晋在家等着苏成回来,然后吃顿饭在回去的。
家里也没什么吃的,所以徐晋坐在这里,只能喝点水了,杨氏感觉怪不好意思的,因为家里平常也不怎么来客人,就是来也就是村里人过来说个话,一会也就走了。
所以家里还没买过什么招待客人吃的东西。
“秋荷,你先招呼着徐晋在这里坐一会,我去村里你婶子家买些菜回来,家里也没菜了,一会就回来了。”杨氏到屋里去拿了铜板准备去村里买菜的人家那去买些回来了,都是地里趁摘的,很是新鲜,还可以自己挑,而且价钱比镇上可要便宜多了。
所以现在每次杨氏都到那户人家去买菜,不像以前还跑那么远花个牛车钱到镇上去买,一来一回的太麻烦了。
要不是上次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过来把五两银子借去了,家里现在已经买了地,不至于还在花这冤枉钱买菜吃了。
其实现在家里的银子也够买一小块地了,但是苏成和杨氏都觉得,难得麻烦这么一回,还是买块稍微大点的好了,要不然有些不划算。
徐晋还一直在纳闷呢,这苏秋荷一家人住在村里,怎么会连块地都没有呢?人家住在镇上的很多人家还种地呢,他们家住在村里竟然连地都不种,那是什么原因?难道是苏成太忙了,所以家里没人种?
“苏姑娘,你们家一直都不种地的吗?”徐晋试探着问道。
“是啊,我们家从来没种过地。”苏秋荷如实回答道。
“那为啥不种点呢?是苏大夫平时太忙了吗?”现在坐着也没事,徐晋就想问问这事,他很少见村里人家不种地的,除非是那种好吃懒做的。
不过看着苏成一家人也不是像那种好吃懒做的人啊?
“我们家没有地,以前分家的时候,爷奶把地都分给了二叔和三叔家,自己家又留了些,所以就没有给我们家分。”苏秋荷一直觉得苏老太太和苏老爷子两个人太偏心了,都是自己的儿子,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每次有占便宜的好事就来家里了,他们有好处的时候都轮不到自己家的,从来都只记得苏达和苏文两个人,从来不会记得苏成,好像苏成不是他们儿子,是捡来的似得。
虽然苏秋荷心里都知道这些,但她只不过就是个晚辈而已,是没资格去评论长辈的,只能憋在心里不说出来了。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你们家没地种,原来不是不想种也不是把自己的地卖了,原来本来你们家自己就没地啊,怎么没想到买块地呢?”徐晋是不知道苏成家的困难,所以比较好奇,怎么苏成自己家不买地呢?
他不知道的是,由于苏成为人太好,去给村里人治病,只有个别给了银子,还有一部分的人都欠着,要不就是实在拿不出来银子,这他也没办法,不可能见死不救吧。
让他见死不救,苏成是大夫,不可能那么狠心的,不可能为了银子而见死不救,跟那些只知道收银子的大夫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么多年,苏成在这是出了名的心好。
“是啊,本来家里前些日子攒够银子差不多要买地的时候,爷奶又来家里借银子说给三叔,让他进京赶考,就给借了几两银子,所以买地的银子又不够了。”苏秋荷叹了口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