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烫手山芋
若皇上真追究起来,她一力承担。等到天色渐沉,未等到宣她入宫的圣旨,司庭轩便回来了。
下了马,回到屋内,百里夏十分自然的替他接过敞子和外衣。见她始终眉头紧蹙,司庭轩失笑,“夫人何故如此忧虑,夫君不是平安回来了吗。”
百里夏见他还有心情玩笑,不由得有些恼他。进了屋,下人奉了热茶上来,司庭轩才觉得暖意上了手。
“之前一事,皇上命我救灾将功补过。不过殿上皇上态度如常,不像是心中有隔阂的样子。”司庭轩说完把茶杯放在桌角上。
百里夏也不禁沉思,莫非她多虑了。
窗外斜阳余晖陌陌,屋内两人低声细语的话家常,倒也呈现一派暖意。
清晨的光照在窗台上,一片窗明几净之景。屋内,百里夏都能听到屋外丫鬟们叽叽喳喳的声音。
给司庭轩别好腰间最后一枚玉佩,百里夏才上下打量他一番。长身而立,如此翩翩风流的模样,怪不得能迷的长安城的姑娘为了他茶不思饭不想。
收拾完,司庭轩顺势反握住她的手,“为夫上朝去,在家等我。”
说完,不等百里夏恼羞成怒打他,便兀自出门去,百里夏站在原地,脸红。
如今不过才临近隆冬,天气就像是寒冬腊月一般让人难以忍受,了。前面带路的小太监似是怕受责罚一边,忍不住偷偷搓手,一边将司庭轩往御书房领。
掀开厚重的帘子,就有暖意扑面而来。司庭轩正诧异,为何在散朝后皇帝将他独自留下,就听到御书房传来茶杯碎裂的声音。
里间有公公弯着腰捧着碎裂的茶杯出来,见司庭轩站在门口,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就下去了。
前脚踏进殿内,就有黄色的折子落在司庭轩脚边。他愣了一愣,弯腰捡起来。
一个礼还没行完,就听到百里未央带着怒气的声音,“你过来看看,这些个狗奴才,平日私底下私相授受就算了。真到了国家有需要,让这些人掏银子的时候,一个个跑到朕这里来哭穷。”
原本一颗心还惴惴不安,这下司庭轩是反应过来了。皇上是为了北方饥荒捐银的事情在生气。
朝廷众臣结党营私,吏治混乱不堪,司庭轩早就预料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他行完礼起身,将奏折递给一边的太监,“皇上召臣来所为何事?”
百里未央垂眸看了他一眼,从桌前起身。:“如今北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大部分难民集体往长安城逃离。如今虽然已经派人疏导,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皇上圣明,此次赈灾臣定当尽心竭力。”说完司庭轩还抱拳鞠了一躬。
百里未央见他礼数周全,点点头,“如今赈灾之事迫在眉睫,可这赈灾银两迟迟凑不齐,不知如何是好。”
司庭轩心下一凛,不过仍旧接话,“微臣愿为皇上分忧。”
听他这么说,百里未央微笑着点点头。筹款的事,非得一个地位威仪的人出面方可震慑这些人,司庭轩丞相的身份是再合适不过。
从御书房出来不过半盏茶的时间,司庭轩眉头皱的更深了些。
回到府中,百里夏正命人准备过冬的用具,取暖的炉具摆了满地。司庭轩打发了下人出去,独留下他和百里夏两个人私聊。
百里夏一听说御书房发生的事情,便觉得气不打一处来,这百里未央可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这差事活脱脱一得罪人的差事。
如果办好了,可把全朝野上下的大臣得罪了个遍,办不好了皇上肯定要治罪,不论办不办,都里外不是人。
此时,司庭轩仍旧淡定的端起一旁的茶盏。放到嘴边轻抿了一口,只觉得唇齿留香。
饶是百里夏定力再好,也忍不住为司庭轩打抱不平,“这事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么?”
司庭轩放下茶盏,唇角带笑看着她,“在不知道对方打的什么算盘之前,咱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筹款一事,早已经在朝野上下闹的沸沸扬扬。许多官员察觉出这段时间的敏感性,纷纷变得低调许多。
一开始司庭轩下手还有所顾忌,只不过在吃了几次软钉子之后,便学乖了。
司庭轩有了皇上口谕,再加上手里握有权利。带了一队人马,直接上人府里按官职级别大小拿银子。
这些人大多都是纸老虎,见司庭轩带着人来的浩浩荡荡的,便不再反抗,乖乖奉上银子送走这尊大佛。
大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一连几天的扫荡,搞得朝野上下怒气纷纷。
终于,在一个如同往常一般的早朝。一众大臣十分默契的跪在大殿上,狠狠告了司庭轩一状。
众臣捐款一事,百里未央心中觉得十分畅快。这些大臣哭哭啼啼的令人十分心烦,但念在这些人人多势众,便耐着性子坐在上面听这些人痛斥司庭轩的罪状。
“皇上,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丞相自恃手握大权,便带人上一众官员府上为难。这实在是滥用职权,藐视皇恩。”一名老臣颤抖着手指着司庭轩告状。
反观被告状者本人,仍旧维持着一个姿势站在原地。眼神定定的看着前方,仿佛充耳不闻。
谁知这些人越说越起劲,这个说完,另一个连忙上来补充,“皇上,丞相滥用私权,愧对列祖列宗汗血功劳打下来的江山,难道祖宗之法是这么用的么。”
他说完,一众大臣连忙附议,在朝堂上浩浩荡荡跪了一地。
整个过程中,说话最少的就数司庭轩和百里未央两人。司庭轩仍旧做充耳不闻的模样,百里未央这才发话,却是对着司庭轩的,“此事,丞相可有什么要说的么。”
一句话是肯定的语气,司庭轩这才怔怔的抬头看了百里未央一眼,没有说话。
从百里未央的态度看,司庭轩难免怀疑这件事始作俑者便是他,果然去最初猜测的一般,办不好得罚,办好了他也算得罪了满朝文武。
一时间没人说话,朝堂上显得异常安静。不知何时,户部侍郎突然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