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饶他一命
赵良成伤势完全痊愈了,便穿着妥妥帖帖的朝服进宫,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皇帝也没有那么担心了。
“刚一下朝你怎么就过来了?”自从那件事发生后他就一直告病在家,见到赵良成还是有些惊讶的。
赵良成低头行礼,皇帝挥手让他起身,两人目光对视着,“这儿没有别人,你尽管说。”
如今御书房中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赵良成知道龙案上摆着的奏折都是弹劾右丞相的。
把这些日子收集到的证据主动交到皇帝手中,他随手一放,看向赵良成,并没有直接去看证据。
“这是右丞相贪污的账本,还有很多朝臣都有参与,他怕事情败露,就倒打一耙陷害跟他不和的大臣,用尽手段让陛下你流放他们,这是很明显的铲除异己。”越说皇帝脸色越来越阴沉,他隐约记得下旨流放那些人,右丞相的证据摆在眼前,他刚从前线回来太累了就没有细查,糊里糊涂的流放了那些人。
后来得知这件事,他并没有当众认错,只是觉得错误已经造成了,只能将错就错了,也暗中调查过,并没有什么反响,他就放弃了。
如今赵良成来此对他说这样的话,皇帝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眼中闪烁着不安的目光。
流放的圣旨是他下的,就算被人蒙骗,也无济于事,一旦曝光,他便会颜面无光,如何成为一代明君。
他想要逃避,可是看到赵良成炯炯有神的目光,他还是下意识的翻开奏折,贪污的数量竟然如此之大,他都不敢相信。
眉头紧皱着,百姓受苦受难,右丞相竟然敢贪污救命钱,另一本小本子上记录着因为受灾而死亡的百姓。
人数高达十万,皇帝无法坐视不理,心中显得很为难,看向赵良成让他想想办法,他对右丞相的痛恨已经到达了极致,“当众宣读他的罪证,然后满门抄斩。”
“这……”皇帝更加为难,很是犹豫。
右丞相在先皇在世时就是朝廷重臣,根基稳着,不是那么容易能够扳倒的。
就算赵良成打了胜仗回来,声望特别响亮,可是根基不稳,皇帝不相信他能够扳倒右丞相。
“陛下,有了这些证据,难道你还想要保他吗?”看着皇帝犹豫的样子,赵良成立刻不满了,右丞相就是朝廷上的蛀虫,不除掉他定会引来朝廷动荡不安,他也不好辞官归隐。
赵良成如此咄咄相逼,皇帝仔细把那些证据看完,有了这些不仅能让他满门抄斩还能株连九族。
念在往日的情分上,皇帝并不想赶尽杀绝,忽然开口,“朕想饶他一命,良成,你可否答应?”
赵良成陷入了沉思,平常他们并没有什么过节,如果不选择来京城,他也不会认识右丞相。
如果压根就没有入朝为官,就不会有这些事,不过也很庆幸让他认识了梅间思,是他今生最大的幸运。
苏云对他的陷害,让他愤怒的想要杀她,让右丞相对他恨之入骨,他是因为女儿才会几次三番的想要杀他,事后也觉得特别后悔。
皇帝心里忐忑,只要赵良成不追究这件事,他就能保住右丞相的性命,只是他们结怨太深,怕他根本放不下。
他想通了之后立刻说道:“他的罪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竟然他对楚大人等人判了流放之罪,陛下不如让右丞相一家流放吧。”
皇帝立刻展开了笑容,满口的答应,赵良成随后又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件事。”
恭恭敬敬的跪下,因为名誉的事情害怕皇帝不会同意,所以显得比较隆重。
皇帝一脸的错愕,从龙椅上起来,赶紧把赵良成扶起来,一副兄弟情深的样子,“起来,良成,你跟朕不必客套。”
他会演戏,他也只能陪着演,赵良成反手拉住皇帝,让他把因为右丞相的陷害而流放的官员全部传召回来,并且官复原职。
他一惊,退后几步,身体撞到龙案,满脸的吃惊,根本不愿意答应,他有他的考量,君无戏言,竟然下旨流放,再召回来,这不是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吗?
“朕不能答应。”闭了闭眼睛,当下拒绝。
赵良成也没有逼他,给他时间好好考虑,他竟然下定决心替他们平反就绝对不会放弃。
革职流放远远不够,流放途中危险重重,就像是楚凝香突然病逝一样,赵良成也能让他死在流放途中。
他刚一离开香鄞同就出现在御书房外,平常都不需要通报她就可以直接进去,今日不同,外面的人似乎是新来的,竟然把她给拦住了。
她有些不悦,看向这两个不识好歹的士兵,“你们知不知道本宫是谁?还不快让开?”
士兵不理会她的话,恭恭敬敬的抱拳说道:“香婕妤请见谅,陛下吩咐,任何人都不准打扰。”
仗着宠爱她嚣张跋扈,有恃无恐,认为她在皇帝眼里有所不同的,竟然不顾形象的在御书房外大吵大闹的。
吵得皇帝更加心烦意乱,对着外面大喊,“吵什么,朕什么人都不见,都给朕滚开。”
声音非常洪亮,都有了回音,他几乎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看样子是很生气的。
很少听到皇帝这样发脾气,香鄞同还有点不自在,特别委屈,只可惜他看不到了,她在门外等了一会便离开了。
他靠在龙椅上,很苍白无力,在想赵良成的话,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陛下怎么说?”周元钧在宫门口等着他,一看到他出来就立刻问道。
他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转身上了马车,从里面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话,“回府。”
回到侯府他就在书房跟周元钧说了皇帝的回答,他也感觉到很不满,嘟囔着说道:“这样的罪孽,竟然只是流放。”
他都不敢相信,赵良成表面上是答应下来,暗地里吩咐周元钧在流放途中对他下手。
他不解,这样贸然出手会引起皇帝更大的怀疑,只要右丞相命丧,他就是最大的疑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