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保住赵良成
前面的梅间思并没有停下脚步,夏薇很快便追了上去。
她带着梅间思共同骑一匹马离开封城,却不知远在京城的赵良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
一晚过后,赵良成完全打不起精神来,周元钧出现在他的身边,脸上全部是担忧之情。
他摇了摇头并不在意,眼看就要早朝了,他身为封城城主,况且今日早朝讨论的是有关于他的事情,他怎么能够缺席呢!
他今日状态不是特别好,周元钧很不放心,“大哥!”
“元钧,不用说了,我意已决!”说罢便抬步走了出去。
金銮殿上,皇帝也是没有任何兴致一样,侧靠在龙椅上,眯着眼睛听着下面大臣喋喋不休的说着,对于皇帝放过上官鸿越他们表示很不满。
跟上官鸿越有勾结的大臣还有九王府中其他的人都被斩首示众了,唯独留下了他和梅间思,还有之前赵良成闹出来的事情,他们也表示要重重处罚。
大臣们说完纷纷看向皇帝,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闭眼,让下面大臣都以为他已经睡着了。
刑部尚书鼓着勇气,“陛下,刚才臣等说的你可否听明白了?”
皇帝猛然睁开眼睛,用手撑着脑袋,“朕都听到了,放过上官鸿越自有朕的打算!”
用两人的兄弟情义来打动大臣们,却被毫不客气的反驳,“陛下,如果他有念及跟陛下的兄弟情义,那么就不会起兵谋反,他把陛下置于何地?”
此话一出众大臣纷纷附和,皇帝也一时语塞,目光看向右边第一位的秦嗣业,他休息过后已经特别精神。
他换下盔甲身着一身青色长衫,见皇帝此刻正在看着他,跨步走了出来。
对着皇帝抱拳行礼,“陛下,臣有话要说!”
对此皇帝很是高兴,目不转睛的盯着秦嗣业,想要看一看他到底要说什么话,扫视了金銮殿一圈,每位大臣都屏住呼吸,静心等着秦嗣业的话。
在大臣中间,秦嗣业还是挺有威严的,他说话的时候都不敢有人打扰。
秦嗣业咳嗽一声,抬头看着皇帝,富有磁性的声音传来,“陛下,臣认为陛下放过上官鸿越是重情重义,顾念兄弟情义有何过错?”
他的话让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找不到借口反驳,秦嗣业轻笑一声又继续说道:“至于陛下对赵城主宽容,上官鸿越起兵一事还是赵城主首先发现,却又巧妙安排。陛下才能逃过一劫,你们有谁又救过陛下的性命?”
毫不客气的话语,让皇帝特别高兴,突然来了兴致,龙椅上的人直起身来,紧盯着下方,“众位爱卿可有任何异议?”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根本没有人说话,站在最后面的人突然开口,“臣有话要说!”
所有人都看向发出声音的源头,一个年纪轻轻,身上官服看着品级应该很低的官员走了出来,皇帝看了他一眼,对他勾了勾手示意他上前说话。
他昂首挺胸一步一步走向前来,面对皇帝却从来不怯场,在下面跪下,“陛下,国有国法,凡是谋反者一律得满门抄斩,严重者便要株连九族!”
此人是大理寺最莫等的官员,今日刚刚升上来,还是第一次上早朝呢!低等官员都是要顺从皇帝的意,这样升官发财便指日可待,偏偏他竟然还敢说这样的话。
不等皇上发话,他的顶头上司大理寺丞出来呵斥他,“大胆,说什么株连九族,陛下跟上官鸿越乃是亲兄弟,如何株连九族?”
如果是那样的话不是把皇帝也给株连了吗?那人愣了一下,继续言:“我朝律令谋反是死罪,不能赦免!”
声音依旧不害怕,仿佛上面之人并不是当朝天子一样,皇帝沉默一会,又听到那人说道:“至于赵良成劫狱,也不能赦免!”
不仅如此,赵良成还杀了朝廷命官,此等罪名不能仅凭救驾有功就赦免了,就在这个时候,外面通传赵良成已经来了,皇帝让他进来,行礼之后就站在秦嗣业旁边。
他小声的告诉赵良成,跪在那边的人就是坚持要处置他的人,有了此人的带头,接下来的人纷纷进言重罚他。
皇帝挥手刚才那官员便退了下去,赵良成出来跪在下方,“陛下,臣愿意赴死,只求陛下能够放过思儿性命!”
他把头压得低低的,等待皇帝的旨意,所有人都冷眼旁观,唯有秦嗣业出面力保赵良成,“陛下,臣愿意用臣的功勋保赵城主一命!”
看着下面跪着的两人,皇帝从身上拿出一样东西来,便是昨日上官鸿越亲笔书写的休书。
有了这封休书梅间思便和上官鸿越断绝一切关系,不是家属她就不会有事。
命身边太监拿着休书让大家互相查阅一下,这的确是上官鸿越的笔迹,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有休书为证,梅间思跟上官鸿越谋反就无关,赵良成劫狱就不存在了,至于杀了朝廷命官,就算赵良成不杀了他,皇帝也会下令处置他。
又有秦嗣业的力保,把大臣的嘴都给堵住了,他提议赵良成可以戴罪立功。
西戎随时会起兵犯境,赵良成武功高强,一定可以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一击。
只是不等西戎来犯,殿外便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一个士兵,“陛下!”
皇帝眉头紧皱,很是不悦,冷声说道:“说话快说!”
他似乎没有什么耐性,刚才已经很累了,那士兵赶紧说道:“陛下,八王爷在雍州起兵了,他说要救出九王爷!”
这话让皇帝着实一惊,猛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睁大眼睛盯着下面的那个士兵,他耳边嗡嗡作响,下面的人在说话。
他却只见有人张嘴却听不到声音,头晕晕沉沉的直接在龙椅上倒了下去,没了生气。
“陛下!”大臣们都是一惊,顿时手忙脚乱的。
赵良成冷静的下达命令,吩咐太监把皇帝先送回寝宫,随后传太医过来诊治,秦嗣业安抚其他的大臣,劝说他们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