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拿了过来,捏在手里,不过他接过以后是退不回去的,只得捏了一下,只感觉那里面有一张卡,这才放下心来,将信封扔进抽屉,回过头来对罗勇笑道:“真是太客气了。”
罗勇说道:“诶,不妨不妨,孙副科长,晚上有时间吗?何书记估计要来一趟江州,到时候在君威吃个饭?”
孙平说道:“那是一定的了--”
正要说些什么,孙平却发现于琪站在门口,不由得楞了一下,罗勇掉过头来一看,见孙平有事情要忙了,当下便站起身来说道:“孙副科长,那我就不打搅你了。”
孙平点头道:“嗯,晚上联系。”
于琪送来一件东西,是孙平昨天托她帮忙找的,不过孙平有些奇怪的是她现在才找到,还没来得及发问,于琪就说道:“非常抱歉,孙副科长,我从昨天下午找到刚才,才找到。”
孙平楞了一下,然后问道:“你说,你一个人找的?”
于琪点点头,孙平哑然失笑,这于琪还真是个死脑筋,不知道发动大家一起帮忙找吗?当然,他没有说出来,只是嘴上客套道:“辛苦你了。”
于琪哦了一声,转过身想离开,孙平突然想起什么来,便对于琪说道:“对了,你现在有时间吗?”
于琪回过头,看着孙平说道:“有啊。”
“那帮我整理一下这些资料?”孙平指了指一旁堆积起来的文件,于琪楞了一下,然后掉头便帮孙平整理了起来。
孙平其实是有心想让于琪来帮自己整理这些东西的,所以在她整理的时候,他就假装在做自己的事情,其实是在偷偷的看她。
他一直觉得,于琪的性格应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点和沈茜很像,或许是因为经历了一些能够影响到她以至于改变心态的事情,但孙平毕竟对她不是特别了解,一时间只能通过一些环境上的营造,试图打开她的心灵。
“其实有的时候,几个人做一件事,会更有效率一些。”孙平看似无意的说道。
于琪身子一颤,然后扭过头来看孙平,发现孙平正笑脸盈盈的看着她。
她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孙平又道:“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不是吗?”
他知道她不会对自己发火,因为从这几日的相处看来,她对自己是存在一些好感的,虽然每次做得那样冷淡,但眼神不会骗人,孙平感觉到她的内心深处有话要对自己说,但一直藏着掖着,怕这个又怕那个的,所以他一直在找一个机会,显然今天是个不错的机会。
于琪叹了口气,然后对孙平说道:“或许你少年得志,
不懂我们这种被压在下面的人的苦楚。”
她故意的把孙平的一路顺风给提出来,显然是想拉开两人的距离,孙平摇摇头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无非是有的人把得失看得很轻,有的人把名利看得很重。”
“但问题是,”于琪看了孙平一眼,道:“如果你一直在失去、失去、失去,失去到你根本就无法承受,而且还一无所得,你的心态,能好起来吗?”
说完,她把手上的东西放好,对孙平说道:“孙副科长,我把东西都整理好了。”
孙平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于琪嗯了一声,然后掉头就往外面走,孙平也没阻拦。
之所以没有去阻拦她,是因为孙平在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抹亮色,一种绝望到了底突然闪现出一抹希望的亮色,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也是轻轻的在她的心理防线上划开的一道口子,她一定会尝试着去把那口子补上,但那样只会让那道口子越来越大,直到她再也忍不住,她就会回来找他,向他说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www. *~免费阅读】
想到此处,孙平有些悠闲的再一次拿起报纸来,等待着下班时刻的到来,心说这上班和上学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学的时候想着下课,上班的时候想着下班。
下午下班以后,由于何洋从荣平赶过来需要时间,孙平不方便提前去了喧宾夺主。就跑回自己家里坐了一会儿,掂量着时间自己过去以后何洋也差不多该到了,才从家里出发去到君威。一如往常的提前知会了伍玲,到的时候她也惯例一般的在门口等着,孙平来到大堂,发现罗勇正在酒店大堂里候着,见孙平过来,走上前来一阵嘘寒问暖,三人一起上了楼,到了房间门口,孙平知道这顿饭不是自己请客,而且也不是私人名义,就没有让伍玲随着自己一起进房间,只是让她一会儿斟酒的时候进来。
不出孙平所料,何洋已经带着自己那套班子在里面了,见孙平进来,主动站起身要来握手,孙平赶紧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过去,没让何洋迈出一步来的和他握了手,嘴上说道:“何书记,恭喜恭喜啊!”
何洋笑道:“也是托了小孙的福嘛!”
孙平赶忙谦恭道哪里哪里,然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发现这一桌里有几个生面孔,但看他们大腹便便红光满面的,加上身上那股气质,便猜想他们应该不是政界的人,果然。当中一位孙平有些印象但就是认不出来的人来到孙平面前,脸上挂着一副恭维的笑容,对孙孙平说道:“孙--副科长,你还记得我吗?”
孙平楞了一下,虽然想找个词语敷衍,但这种情况敷衍似乎
是没多大用的,便说道:“请问您是--”
“我是荀中啊,你忘啦?”
荀中这么一说,孙平倒是想起来了。他是自己父亲的一个朋友,以前也就是孙平小时候他家穷,这人经常来蹭饭,那会儿从他嘴里说着孙平家里就跟在世观音一样,自然,他和孙平父亲的关系,也就不是一般的好了。不过这好只是好到了他做生意发了财,一开始还偶尔有些联系,到了后来基本就无缘对面不相识了--当然,这也算是商人特有的一面,司马迁先生不说嘛,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孙平和他谈了几句,何洋看到孙平似乎并不十分情愿和这个荀中谈话,便故意的找孙平插话道:“小孙呐,咱们今天吃点什么?”
何洋这句话,一来是为了抬高孙平的身份,让在场那些没怎么和孙平打过交道的人明白自己和他关系匪浅:你看,县委书记这么关心这个人,他肯定来头不小;一来呢,是帮孙平解围。孙平心里感激,但这种场合却不适合做出来,当下便毕恭毕敬的对何洋说道:“我当然是听领导的意见了。”
何洋哈哈一笑,半开玩笑道:“你小子,嘴越来越甜了。”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是责备,但更像是一个长辈在向晚辈爱怜的开玩笑。果不其然,何洋这话一说出口,哪些孙平不认识的人的眼里几乎同时闪过一道亮色,更加留意起场中这个年轻人来。
何洋一边听着那拿着菜谱的小姑娘报菜名,一边在菜谱上来回的翻看着,那小姑娘自然是哪样菜最贵报哪样,何洋倒也爽快,那小姑娘隆重推介什么菜,他就点什么菜,反正这菜钱不是在座的几位商人出就是从公款里走,又不用他自己开钱。不过每当何洋定下一个菜,下面的人都会议论纷纷说这个菜好这个菜我听说过怎么怎么样,一副很有研究煞有其事的样子,孙平看在眼里,只是轻轻一笑,在官场中要想混得好,要么你特别有能力,要么你特别能揣摩人的心理,实在都没有,那你必须得会拍马屁,哪怕这马屁拍到了马腿儿上。
何洋点好了菜,离上菜还有一段时间,下面的人便开始自行交流起来,孙平也弄清楚了在座的各位哪些是政界的,哪些是商界的。抛开纵向比较的地位高低,单从横向上来看,商界的人在政界的人面前,是要低一头的,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现象,就是经商的人磨破脑子都想把自己孩子往编制里面塞,就是出于这个道理。中国有个词语形容得特别贴切,叫政商,政在商前面,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沈万三不是号称富可敌国吗?可还不是让朱元璋说弄就给弄了。
孙平收了一些名片,全放在兜里,看这些人散名片就像散传单似的,又看了看场中几个说的上话的头头儿们都正襟高坐,便总结出一个规律来,那就是散发名片,通常只有暂时还没有混出来的人才做的事情,正思考间,荀中似乎是刻意要表现得和孙平很亲密似的,凑过来对孙平说道:“孙平呐,我前些日子才去了一趟你家,你爸妈精气神儿可好了--”
当然,他去没有去过孙平是没有兴趣的,但他心里却有些受不了这种商人的一套,唯利是图,你没名没利,在他面前就是个马蜂窝,看你一眼都觉得烦;你要是有点地位了,立刻就攀附上来,把你说成天上少有人间绝无,顺带还跟你沾亲带故,把关系给搞起来。不过他这些,充其量只能表现给那些发不上话的人看,像何洋这种和孙平交情匪浅的、又能掷地有声说得起硬话的人,他们在官场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早对这一套见怪不怪,甚至连他们自己可能都曾经做过,不过不管是官场还是商场,有一个东西叫做看破不说破,说直白点就叫做潜规则,所以这几个老手,只是一副看戏的样子,心里明镜,但动作却是不可能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