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点点头,道:“你说,要怎么谢你,随意。”
李建哈哈一乐,道:“我听说最近万华新开了一家,全是十八九岁的小姑娘,那皮肤嫩的--啊,抱歉,主次颠倒了,我就这么说吧,你去找一个人,她绝对可以帮你。”
“谁?”孙平一怔。
“欣欣呗。”李建拍了拍孙平的肩膀,道:“兄弟只能帮你到这里,剩下靠你自己了。”
孙平心头一愣,自己本来也想到王欣欣的,李建这家伙,传了一脚球,还让自己欠了一个人情,不过眼下这状况,也只能认栽了。
当然,李建那里是不能久留的,孙平从办公室出来,给王欣欣去了一个电话。
“孙平,什么事儿?”王欣欣不同于李建,一上来还是寒暄道。
“在做什么?”
“看书啊,怎么了?”
“有空出来下吧,找你江湖救急。”孙平也没打算卖关子,和盘推出。
王欣欣在电话那头笑了笑,看样子是知道孙平的情况,然后道:“行啊,你定一个时间吧。”
两人在江边一家露天茶馆碰了面。
“找你出来的事情我就不说了,详细的经过我也不想说了,我只是来找你讨个办法,怎么办?”孙平也懒得卖关子,而是直接对王欣欣说道,毕竟当了四年的对头,虽然时过境迁十几年,但人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他知道她的心思,她自然也明白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王欣欣嫣然一笑,看了看江面,然后对孙平说道:“介意我说一个故事给你听吗?”
“当然。”孙平知道王欣欣不是那种喜欢浪费时间的人,当下便点点头,做洗耳恭听状。
“古时候有一位老者,住在边陲之地,有一次,他的马儿无缘无故就去了胡人的地方,很久都没有回来。于是人们都来安慰他,叫他不要伤心不要难过,那老者却笑道:‘这或许会成为一件好事呢’;果然,几个月后,那匹马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许多胡人的骏马,人们都来恭喜他,他又说道:‘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他的家里有许多的好马,他的大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出了意外,他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去了,边疆的壮年人十个死了九个,老人的孩子因为瘸了一条腿而没有参军,结果没有死,父子两人都得以保全。”
王欣欣说完,浅浅的茗了一口茶,然后笑着看向沉思中的孙平,也不说话,就让他在那里低头沉思。
塞
翁失马这个故事,三岁的小孩儿都知道,其寓意自不用提。孙平只是在想,怎样才能将昨天的事情,套在这个故事上。
塞翁的马儿走丢和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都是祸事;而马儿回来和免于参军,这些都是幸事。老子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就是说,祸福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而与之相对应的,自己昨天被曾柔宣示主权一般的一吻,就当时来看,自己占了便宜,自然是福,可今天惹得李霞对自己发火了,这算是祸,这是由福转向祸,乐极生悲;而王欣欣想要告诉自己的是,祸福是相辅相存的,也就是说,自己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祸再次变成福,是为因祸得福。
而这个因祸得福的关键点,在于李霞的心态,能扭转李霞的心态,是让祸变成福的关键所在。
不过这似乎是个有一些难度的事情,在对女孩子方面,自己不如李建那样信手拈来,要怎么办呢?
王欣欣见孙平不说话,知道他陷入思维的死循环了,当下便伸出手来在他的面前晃了晃,嫣然一笑,道:“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孙平楞了一下,然后笑道:“当然。”
“假如我要去买一件衣服,而我不知道价钱,我应该怎么办呢?”
孙平心说,这还不简单,当然是先去通过外部渠道了解了--就在此时,他好像是明白了什么。
王欣欣说的衣服,是脱胎于刘备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她指的衣服,并不是衣服,而是隐喻女人。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是,你要去了解一个女人,首先应该怎么办?但她自然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她所指的,不是女人而是女人的对立面--男人。
女人说的是李霞,而男人,自然说的就是自己。
孙平暗道王欣欣这句话存在着好厉害的逻辑学,或许以她的心智,不管是从商还是从政,都会成为一个不简单的人物。
所以,照着王欣欣的思维,孙平发现,她其实在说自己,而那个问题,也就成了: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你,在不能来问自己的前提下,她应该从哪种渠道入手呢?当然就是外部环境。
而自己的手中,正好就掌握着一个可以扭转这种理解思维的东西,那就是,主动将她想要了解的东西,交给她,让她少了那些没完没了的猜测。
他终于恍然,王欣欣要告诉自己的,原来是其实李霞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而故意做出一副听信了外部谣言的样子,她这么做有两个目的,其一在于试探自己是不是真的对她动心了;其二,她也
在给孙平出了一道考题,看他是不是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原来,很多问题,如果你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很可能看到的是一头雾水一团乱麻;而假如你换个角度,换个立场,站在局外人或者另外一个当事人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实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复杂--这东西,就叫做换位思考。
王欣欣站起身来,笑道:“好了,我这个和事佬做的也算是合格了,至于办法,你自己想去吧。”
她又看了看场中,说道:“不过作为报酬,这单就你来买了。”
孙平心说买一百次一千次单都值了,当然,这不能表露出来,只是向王欣欣道了声谢,心里却说到女孩子的心思看来只有女孩子才能懂的,自己瞎忙活白操心了半天,结果白干一场。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不过在江州电视台,孙平听到了一个有些意思的消息,是关于郑国华的,其实这种事情也算是中国特色,只不过江州的官场整的稍微极端了一点。会议是王哲提出来的,也就是专门给郑国华开了一个常委会,常委会的讨论结果,就是由纪委和组织部联合牵头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对郑国华进行一次调查,并给他一个说法。
当然,后来又传出了一些付青山后来给出的意见。虽然表面上来看,是对郑国华进行一次纪律检查,不过只要是在官场里呆的人,无论是官还是吏,都明白,虽说这仅仅只是一次监察调查,却并不排除更深入的可能。如今的干部,谁经得起调查?民间有段子说,不查,是天灾,一查,是人祸;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不查,处处鲜花,一查,原来都是豆腐渣;不查,个个人模狗样,一查,全都男盗妇娼;不查,他是公仆,一查,原来他更喜欢女仆;不查,都在为人民服务,一查,都在为人民币服务。
民间有句俗语,叫茅坑不臭搅起来臭。孙平隐隐可以感觉到,郑国华这次有点麻烦,不过这似乎是他自找的,用江州的一句谚语,就叫捡着虱子放头上爬。他真算是昏了头,如今的官员,有几个经得起查的?他这种愚蠢的做法,就像足球比赛,球员主动激怒裁判员的自领红牌行为。有些官员做出的事,显得极其弱智,用常理是无论如何没法解释的--当然,有时候也有狗急跳墙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眼下的孙平,显然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别人的事儿可以当乐子当笑话看,而自己的事儿,还当笑话看,那你也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了。
离开电视台以后,孙平就往李霞的家里去,但又不能去得太早,便在家里磨蹭了一会
儿,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便下楼拦了一辆车,朝李霞的小区赶去。
孙平带着一颗忐忑的心,直到李霞开门。
她看了他一眼,然后问道:“有什么事吗?”
他愣了一下,是啊,自己怎么没去想一个好的借口呢?难不成直接跟她说,我来认错的?
见孙平不说话,李霞回过头去:“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
她有要关门的意思,他赶忙说道:“啊,是这样的,前段时间一起买的那个手机,你用着还习惯吧?”
她回过头来,他看到她在笑:“你来这里,就为了这个?”
就在此时,楼下传来脚步声,并伴随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呀,还真是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呢!”
孙平和李霞同时一愣,原来李建和王欣欣竟然一起出现了。
还真是不请自来的志愿军,李霞这下就算是想怎么对孙平发脾气,估计也发不出来了。看来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不过话说回来,怎么老感觉这两人来这里,太巧合了一些,像是预谋好的。
李霞显然是没有意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当下奇怪的看了两人一眼,问道:“你们--”
(本章完)